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对此你怎么看呢?
对诸葛亮持非议或者有微词的, 后世有很多,包括陈寿、裴松之、苏洵、司马光、毛宗岗等等。 其实,所有对诸葛亮的非议,都源自于他北伐的不成功。
既如此,我们评价诸葛亮,不妨把时间刻度拉大一点,俗话说“千秋功过”嘛。
1.历史的成功者从来都是团队的,没有单独一个人能屹立于成功者之林的!把整个团队的功过让一个人去背,这对诸葛亮是不公平的。
放眼历史。刘邦开创了历史上团队成功的标准模板:即1+3模式,刘邦的断+张良的谋+韩信的军+萧何的政,这就是一个团队的成功,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角色,都不可能取得大业绩!
后世能成大业者几乎都是这种模式(著名的如李世民团队、朱元璋团队等),刘备团队也是成功典型:刘备的断+诸葛亮庞统的谋+关羽张飞等的军+法正等的政,同时代的曹操集团、孙权集团也类似。
刘备死后,1+3模式不复存在!诸葛亮站着自身的角度(托孤重臣、政府首脑)再也没办法打造一个“1+3”来,他面对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让诸葛亮来背这个团队的“锅”,是不公平的,对诸葛亮的非议是不成立的。
2.再说诸葛亮的“权变”和“奇谋”。要求诸葛亮既能奇谋、又可权变,还要操持政府运作、解决后勤问题,这等于说要求诸葛亮同时承担刘邦、张良、韩信、萧何四人团队的职能!
诸葛亮苦啊,一人承担了团队的工作,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但最后活活累死了!后世的批评者们,你们不觉得自己太苛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