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和周冬雨一起对戏《七月与安生》,对此你的评价是什么?
七月说,她和安生之间,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就我而言,与其说“被选择”,不如说是必然,这两个姑娘自相遇后,必定会相知相惜。因为对她们来说,对方就像是这世上的另一个自己,亦或是,她们是彼此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七月就像我们艳羡的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是个漂亮又学习好的乖乖女,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并不喜欢这种每一步都被父母安排好、自己只能机械地按部就班走下去的人生,她的骨子里期待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分析在国产类型片里能够感受到演技的存在,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七月与安生》里,能够打动我的,更多的,是两位女主演的表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给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换掉两位主演,从其他所有相似类型的女演员里选出另外两位,换掉周冬雨和马思纯,那样的话,我还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换掉扮演家明的李程彬,我认为对整部电影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换掉马思纯,我认为其他演员做到最好的程度也只能是马思纯在电影里所呈现的状态,而对于周冬雨,我似乎想象不到别的演员去演安生会是什么样子。这种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我认为则是一个演员演技的意义之一。
感觉《七月与安生》不是文艺片,从内容和风格上不难看出它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青春片。电影里有狗血的情节,也有MV式的画面,但是一旦把镜头聚焦在七月与安生的身上时,这部电影能够跳脱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特质便出现了。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点便是,从头到尾,叙事的专注力从来没有离开过两位主角,正因如此,两位主演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其实本片在几乎已经玩臭了的青春片市场里并没有太多优势,“青春片”放到它头上甚至会有减分的效果,但幸好,电影里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导演曾国祥抓住了。电影开头的部分,周冬雨扮演的安生在等地铁,然后在地铁里拥挤,她麻木的神情对于在北京工作的我来说很熟悉,如果你走进地铁,你会看到许多张“安生”的面孔。
总结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导演,正在写这篇文章的自己,还有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内心更多的,是七月的影子。生活中的“安生”不关心电影这些,她是个乐于当做小三的最世俗女人。安生从头到尾都有着宿命式的悲剧色彩。她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中途放弃了学业,以种种不堪的姿态和盲目乐观的生活逻辑在社会中求生。不论是三观,知识素养,还是生活方式,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人已然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在卫生间那场戏里,七月对安生说,除了她,没有人愿意和安生当朋友。安生没有资格和七月抢,她也没有资格失去七月,因为一旦失去这场友谊,她就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