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呢?
赵构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接任者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确保死后不会遭受非议。因为金兵南侵过程中,赵构受到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原本赵构是有一个儿子的,因为苗刘兵变被惊吓而死。在不能生育儿子的情况下,意味着没有自己亲生儿子可以即位。
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过继太祖一系子孙为自己的继承人。作为南迁皇帝,赵构是争议,一旦他死了,肯定有大臣撺掇新皇帝评议赵构,这也属于正常。如果接任者是赵构的儿子,子议父一般不会出现恶谥。但是如果接任者是外人,两者没有血缘,没有感情,就容易受臣子左右,对赵构的评价会比较负面。这是赵构不能接受的,他通过提前退位,让他的嗣子对他感恩戴德,避免身后留下骂名。最终赵构获得高宗的庙号,这个庙号,作为南迁皇帝是非常高的,一般情况下仅仅比太祖和太宗低,说明赵构提前让位,继任者很感恩。
赵构提前让位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他已经厌倦了皇帝的生活。皇帝享尽荣华富贵,可以说人人都想过皇帝的生活。赵构则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父兄被掠走的情况下,他成为唯一的皇族血脉,可以说肩负起整个家族的责任。
从他的经历来讲,他是很累的,早期被金兵撵的东躲西藏,后期在临安定居下来,却面对各种非议,还有金兵的不断骚扰。逐步安稳下来的赵构,可能更加孤独,自己的主要亲属早已经不在世,靖康之难也不可能不给他留下阴影。56 岁已经进入人生末暮年,赵构早已经没有战斗的激情,加上孤独,对于江山社稷,他应该早已没有那么深的眷恋了,选择隐退,是最好的结局。
赵构的第三个原因很有可能是为了给接任者锻炼的机会。前面说了,他和接任者赵眘没有血缘关系,并且赵眘不是赵光义的后裔,如果在赵构死后即位,很有可能被皇位不稳。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金兵南侵时,扶持了大量的伪政权。如果赵构在去世后,赵眘即位,很有可能金兵会捣乱甚至扶持新的代理人。
56岁在古代来讲属于比较大的年龄,赵构自己不可能想到会活80多岁,他很有可能觉得自己年龄很大了,甚至可能觉得时日不多了,必须尽早传位,让赵眘尽早掌权,避免夜长梦多,日久生变。而且即使赵构做太上皇,他构建起来的班底,在短期内还是效忠自己的,赵眘也不会危害自己。因此,赵构比较放心的位置传给赵眘。
赵构南迁临安称帝,延续了宋朝150余年,因为没有子嗣,他选择了远宗赵眘并提前传位,可以说他的选择和适时退位,保证了宋朝在危难中艰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