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与龙骨的区别?
2013-06-21
展开全部
霸王鞭:植物(Euphorbia antiquorum)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形态特征: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形。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叶片多浆,革质,倒卵形,基部渐狭,浅绿色。茎叶含白色乳汁、有毒。
生态习性: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
繁殖方法: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荫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的条件下,40-5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要求阳光充足,冬季宜置于向阳房间,温度维持10-12℃以上,节制浇水,保持盆土稍干燥。开春后随温度升高,可逐渐增加浇水。天暖后可放到阳台或院子里,但仍应节制浇水。
主要病虫害:茎腐病、黑霉病等。
适生范围:原产印度东部。鄢陵各花卉场圃均有栽培。
园林用途:多作盆栽,布置厅、堂,室内观赏。
繁殖与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阳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湿度应维持在10-12℃以上。
应用
北方多盆栽观赏,暖地可露地栽培。龙骨:药物龙骨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拼音】LONGGU
【英文名】Drgonsbones,Fossilizid,Drgon'sBone
【拉丁名】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
【功效分类】重镇安神
【考证】出自
1.《本经》。
2.《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6.《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药材基原】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采收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
2.《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3.《本草经疏》: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
5.《本经逢原》: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6.《本草经百种录》: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
8.《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9.《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坚结也。徐(大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10.《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11.《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12.《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13.《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14.《珍珠囊》:固大肠脱。 古生物五花龙骨
五花龙骨为不规则块状,长、宽各7—10cm,厚约3cm。表面牙白色,上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可吸附于舌上。无臭,无味。一般龙骨形状不规则。长10—17cm,宽7—10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多较光滑,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
[采制]
挖出后,除去泥土。
[化学成分]
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
[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用量]
10一15g;外用适量。
形态特征: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形。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叶片多浆,革质,倒卵形,基部渐狭,浅绿色。茎叶含白色乳汁、有毒。
生态习性: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
繁殖方法: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荫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的条件下,40-50天可生根。
栽培管理:要求阳光充足,冬季宜置于向阳房间,温度维持10-12℃以上,节制浇水,保持盆土稍干燥。开春后随温度升高,可逐渐增加浇水。天暖后可放到阳台或院子里,但仍应节制浇水。
主要病虫害:茎腐病、黑霉病等。
适生范围:原产印度东部。鄢陵各花卉场圃均有栽培。
园林用途:多作盆栽,布置厅、堂,室内观赏。
繁殖与栽培
扦插法繁殖,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要求阳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湿度应维持在10-12℃以上。
应用
北方多盆栽观赏,暖地可露地栽培。龙骨:药物龙骨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拼音】LONGGU
【英文名】Drgonsbones,Fossilizid,Drgon'sBone
【拉丁名】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
【功效分类】重镇安神
【考证】出自
1.《本经》。
2.《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6.《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药材基原】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采收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的化石。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
2.《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3.《本草经疏》: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热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剂,恐积滞瘀血在内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关捩子,而治以应证之剂。
5.《本经逢原》:涩可以去脱,龙骨入肝敛魂,收敛浮越之气。其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血也。其性虽涩,而能入肝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之血积也;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邪,则兼表药用之。又主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脱肛,生肌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精愈不能收摄矣。
6.《本草经百种录》: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肝,有收敛止脱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舌者佳。
8.《本草经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
9.《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痢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症瘕坚结也。徐(大椿)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煅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10.《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11.《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12.《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13.《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14.《珍珠囊》:固大肠脱。 古生物五花龙骨
五花龙骨为不规则块状,长、宽各7—10cm,厚约3cm。表面牙白色,上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可吸附于舌上。无臭,无味。一般龙骨形状不规则。长10—17cm,宽7—10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多较光滑,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
[采制]
挖出后,除去泥土。
[化学成分]
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
[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用量]
10一15g;外用适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