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它为什么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微观的解释,好吗?谢谢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为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拓展资料】
辐射种类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性质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与电离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辐射危害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受照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危害也越大。
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
1。实践的正当性;
2。防护水平的最优化;
3。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防外照射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主要有:
1。受照射时间的控制;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3。采用屏蔽物屏蔽。
防内照射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控制内照射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2。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3。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排出体外。
防α射线
由于α粒子的本质为氦原子核,故而其穿透能力最弱而电离能力最强,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防止伤口被污染。
防β射线
β粒子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防γ射线
γ射线的本质为具有高能量的光子(γ粒子)流,故而其穿透力最强而电离能力最弱,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如果看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背向爆心卧倒。之后用淋浴消除放射性物质。
2021-01-11 广告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外照射穿透能力很弱,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过量的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二、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对电离辐射的最大担忧来源于它可能会使受到照射的人员患上致命的疾病,以及会在后代中出现遗传缺陷。出现此类效应的可能性取决于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的量,不管这种照射是来自天然辐射源的还是人工辐射源的。随着近几十年来人们对电离辐射效应的了解越来越多,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保护人类免受各种辐射源照射的成套的辐射防护办法。尽管如此,公众的忧虑依然存在。[1]
辐射只是令人生畏的疾病癌症的许多种诱因之一。由于辐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使得这一肉眼无法察觉的危害变得更加令人恐惧。每当人们想起核电站和其他设施发生过的事故以及在现今的某些事例中仍在发生的效应,以及往往把任何形式的辐射都与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核”关联起来的倾向,使得他们更加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