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夜》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刻画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等人物。赵伯韬拉扰吴荪甫、杜竹斋进行公债投机。
之后,吴荪甫又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组成“益中信托公司”,试图发展工业。吴荪甫与赵伯韬由开始的合作,逐渐演变为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势力,处处与吴荪甫作对。之后又遭遇工人罢工等,尽管吴荪甫竭尽全力抗争,最后也不免失败。
《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0年冬天开始构思和准备资料,然后在次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子夜》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
扩展资料:
《子夜》原版1933年由开明书店发行。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开明版原纸型重印,删改了620处。
1965年,香港岭南出版社亦印有繁体字版本.除此之外,香港亦有南国出版社之版本,可惜疑为盗版.除此之外,民国九十年十一月,台北里仁书局以“开明版”为底,并参校“岭南版”,重新以繁体字出版此书,为目前最新之繁体字版本。
茅盾在叙述《子夜》的创作意图时他说:“我有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
瞿秋白评论道:“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夜
《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