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出现叶斑病,发病时有哪些症状,怎么防治?
第一种病害辣椒的疮痂病
成株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黄绿色斑点,近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间色浅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有时病斑反面有黄褐色菌浓,病情发展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破裂,最后叶片脱落。
疮痂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性病害)侵染所致。该病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农事活动传播。病菌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7-30℃,最低5℃,最高40℃,高温多雨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病。
药剂方法: 600倍氟派酸药液,400倍23%络氨铜药液;300倍30%DT杀菌剂药液;500倍77%可杀得药液;4000倍农用氯霉素药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第二种病害辣椒的叶斑病
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透明不穿孔,大小不等。病斑干燥时多呈红褐色。田间一旦发生,发展迅速,一株上个别叶片发病或者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然生长,严重时叶片大部分脱落。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是病斑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
此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助风雨或灌溉传播,从辣椒伤口处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C,空气相对湿度85%。所以辣椒在栽培过程中若遇高温高湿易导致此病的发生,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严重除新叶外就余枝条对产量影响很大.
药剂防治。发病时,可以喷以下农药,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初期喷50%琥胶400― 500倍液, 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第三种病害辣椒的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初呈散生的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中间坏死处常脱落穿孔(此症状是叶枯病和叶霉病区分的标志),病叶易脱落。此病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大,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枝叶片脱光成秃枝。
辣椒叶枯病的病原菌是茄匐柄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均为褐色,梗有隔,顶端略膨大,单生或丛生。此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长过旺,田间积水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防治: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防止因高湿造成病害。在辣椒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 ,集中烧毁。避免重茬连作,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不要大水漫灌,并加强通风散湿。
初期发病时,可按300至500 倍液稀释喷施, 5至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需要视病情而定。
2、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根据辣椒生长状况,合理搭配施用氮磷钾肥,保证植株养分供应充足。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排水,并及时检种植地块湿度温度情况,避免长时间积水,造成根系腐烂,营养吸收受阻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