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许多方言正在逐步消失,有必要保护方言吗?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城市里长大。尽管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曾经都有过方言,但城市化社会到来,使得人们彼此交流必将舍弃方言而采用汉语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来交流。现在孩子会讲所在城市或父母家乡方言的越来越少,大多数孩子属于“没有方言”的一代。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保护方言。
中国文化不是一种文化,而是由许许多多地方文化组成,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没有方言还谈什么地方文化,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国的文化。而且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而无法为别的什么语言所代替,其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与传承,而一种语言的文化价值其实还包括方言的存在。值得说道的是,我国各地的戏曲有上百种,每种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若没有了方言,这些地方戏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珍贵的地方戏文化遗产也就无从继承。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如不加以保护,许多地方文化将会消失。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
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其一,方言保护意识应成为各级政府的文化责任,要将方言保护纳入行政决策范畴,多一些行政担当和引领。其二,应出台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学校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加深儿童对地方方言的感知。也可以在电台、电视台多设置、播放一些以地方方言为主的节目。
方言一般也是大多数汉族民众的各自母语,常常被认为是亲情、乡情的维系纽带。贺知章名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千古传诵。方言是中国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方言而生存。
当然,保留方言的最好方式是生活本身,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应多营造讲方言的氛围,为保护方言做出积极努力,让承载着地方文化基因的方言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能够得到延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