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那么信任明珠?明珠有哪些能耐?

 我来答
会飞的猪猪在努力
2021-05-11 · 我是一只努力的猪猪,加油
会飞的猪猪在努力
采纳数:48 获赞数:335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康熙为什么那么信任明珠?明珠有哪些能耐?

在历史上你知道康熙为什么那么信任明珠?明珠有哪些能耐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面,纳兰明珠是比较有名的一个人物,他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最得力的大臣,长时间的担任着首府的位置。当时这位大臣的权力已经遍布整个朝堂,并且深受皇帝的喜爱,那么很多人会有所疑问,为什么康熙如此喜欢这位大臣。明珠姓,是满洲正黄。明珠的祖姑母,是的妃子、清太宗的生母。明珠的妻子,是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英王的女儿。因此,明珠的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是姻亲关系,这就为他赢得康熙的信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纳兰明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康熙的重臣,而后来却不受到康熙的重用了。不怎么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眼看索额图一天天做大,康熙越来越害怕出现第二个鳌拜。他迫切的渴望能够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必须要能够牵制索额图。明珠就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这些典章制度涉及经济、政治、人事、军事各个方面,不仅使国家的运转有章可循,还体现了康熙皇帝“重满用汉”的思路,起到了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作用。

初投降清廷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统兵入关,南进中原,最后分镇滇、粤、闽,造成与中央抗衡的局面。撤掉三藩,是摆在康熙面前的重大政治问题。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身份上是爱新觉罗家的自己人。在康熙时代,满汉之间的隔阂比较大。表面上满汉一家亲,实际上还是重用满人。如果提拔一个汉人,很难对付得了皇亲国戚的索额图,所以陈廷敬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参与朋党之争,结果被康熙给查办了。虽然后来启用了他,但得不到重用。再说,这后期康熙朝又出现了很多能臣。应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吧。


当时吴三桂开启了入关的道路,究竟要不要撤掉三番,是康熙面前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吴三桂请求撤藩,平南王也要请求撤藩。当时康熙皇帝希望每一位大臣都能够给到一些意见,这些大臣们全部的意见都是选择不去,但只有明珠选择了反对。明珠还有很高的见识。清初满洲大臣、佐领家里死人,他属下的官吏要象奴仆一样为之服孝,怠慢的人要被处死。于是明珠提出了“属吏、家仆不可一视”的意见,被康熙采纳。明珠和索额图都能领会康熙的用意,两人“默契”地争斗,一个向前冲,另一个就会识趣地向后退。

经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拉布拉斯不变换
2021-05-11 · 诗与远方太远,苟且亦如何
拉布拉斯不变换
采纳数:76 获赞数:109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明珠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曾经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基于这层关系,康熙对明珠非常信任 。同时明珠也是一位能臣,办事精干,能够出色完成康熙交办的任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31魏晓筠
2021-05-11 · TA获得超过1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明珠从小就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康熙皇帝初开经筵时,明珠就是16名讲官之一 明珠还有很高的见识。清初满洲大臣、佐领家里死人,他属下的官吏要像奴仆一样为之服孝,怠慢的人要被处死。于是明珠提出了“属吏、家仆不可一视”的意见,被康熙采纳。 一是纳兰明珠和康熙皇帝同属满族,自然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二是明珠才能突出,在制定典章、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有重大贡献;三是明珠见识过人,能够事事洞悉康熙皇帝的心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行乐先生
2021-05-11 · TA获得超过9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明珠是从小就辅佐自己的有功之臣,自然会比较信任。明珠一直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曾经参与过边疆平叛,还参与过一些抗震救灾活动,在朝廷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情来了挡不住
2021-05-11 · 市场运营
爱情来了挡不住
采纳数:193 获赞数:20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康熙明珠的友情非常的深,而且明珠也是个特别忠诚的臣子,深得康熙的信任,明珠足智多谋,也为康熙提供了非常多的策略,但是他一直都忠心耿耿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