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蒋干是个什么人物?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23
展开全部
蒋干,三国时人,字子翼,扬州九江[今安徽寿县]人。关于蒋干,且从罗氏的《三国演义》开始吧。 《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的情况: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气焰嚣扬。蒋干当时是曹操手下的食客门人,因幼曾与周瑜同窗共读,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作说客,“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东吴说此人来降”,初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若收揽于手下,将如虎添翼,而且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夺得呀。故曹操大喜,置酒为蒋干送行,希望他能说动周瑜。不料,蒋干却渐渐走进周瑜布设的阴谋圈套中去。 周瑜接见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以示军威;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以显富贵,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当时,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乃东吴之劲敌。其间,周瑜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让蒋干入瓮。蒋干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并取出他盗走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致使多疑的曹操错杀了这二个心头大患。此一笑矣。 第二次,黄盖和甘宁要诈降曹操,蒋干又自告奋勇去东吴,意欲探听军情虚实。周瑜把他“软禁”起来,并带到一处名震天下的高人——庞统隐居的地方。蒋干把避难江东的庞统带给了曹操,(水镜先生曾言: 卧龙诸葛与凤雏庞统,此二人能得一,即可得天下。)凤雏庞统献上连环计,把战船用铁索连起来,利于北方士兵作战,但周瑜与诸葛亮如出一辙,坚用“火攻”,使东吴取得战争主动权。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八十多万人马,就连曹操也差点命丧黄泉。《三国演义》只是把故事情节拼接组合,使人物具体形象化;在罗贯中的笔下,蒋干确实是个黑色幽默的小人物,一出场,就是周星驰式的诙谐无厘头,以悲剧般的小人物来衬托大人物的聪明智慧。我想《三国演义》若是我写,我也会如此描摹的,而后人若也同样理解,就显示出读者一样被那种可悲的情绪传染,大都数人不能理解尴尬中的蒋干。而实际上,历史关于蒋干的描写很少,更多的只能凭借想象与推测了。 把蒋干说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我看不然!有人评价蒋干是一个花絮式的幽默色彩浓厚的人物,一晃而过。但蒋干应该是个英俊不凡的儒士。我记得易中天先生也曾在《品三国》中提到“周瑜是帅哥,帅哥的同学应该不会太丑吧”。想想也对,若是像电视剧中的蒋干那样鼠眉贼眼,恐怕也不好以同学相称相认了!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君臣身份明显,要知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人以群分嘛;另一方面,相貌丑陋的无名之辈其口才说服力肯定也要大打折扣,而像周瑜这样的绅士居然与下三滥的人以同乡兄弟相称,委实耸人听闻,试想一下,周瑜何必做这样的出头鸟而自找麻烦呢?且说不定,还有好多不测的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充耳,周帅哥何苦自我遭罪呢?依我推断,蒋干先生应该归入帅哥行列! 这里引用黄裳先生四十年前写过一篇《论蒋干》的“旧戏新谈”里的一节:蒋干是《群英会》中的要角。其性多疑。如果没有了他,这一出戏势必不能成功。在京剧中,此角属于所谓方巾丑;曩曾见袁寒云演之,妙不可言。为什么呢?因为这角必须带点“书卷气”才行。 模仿易中天先生的说法,我把蒋干的“书卷气”,看作是“可爱的书卷气”,也因为这个书卷气,使得蒋干有点过去的读书人的迂腐,一点小聪明、好逞才华露一手,好玩花样,然而却因为姿态刻板,立意陈旧而双双落于拙劣,这个我觉得对于成大事的人而言,无可非议。蒋干先生年少家贫如洗,自幼立志求学,长大后求得仕途锦绣,读书人的“修齐治平”梦想与抱负存在心中。我思忖着一幅画,画里苦读圣贤书的蒋干在历史现实下残酷的鄙视状态下生存,一看,实在坐不住了,看不下去了,忍不了了! 蒋干若不是满腹饱学之士,若没有真才,曹操允许之为其代言?又怎能代表曹氏集团的形象?蒋干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布衣葛巾,独步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尤其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能在智者与枭雄之间周旋,能在针锋相对的权力集团的夹缝里生存,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度?蒋干并没有吃白食,他终盼望着一日能出人头地,所有的辱骂、被耻笑,他都等闲视之,却能独入虎穴,此等气概,何人能及? 《三国志·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其余相关蒋干的素材甚少,使得在另一面也推波助澜地使罗贯中先生故意夸张丑化蒋干,以彰显其笔下某位大人物的光辉伟大,而我们岂能容忍?即使有人沉默了,声音小了,也绝对不能容忍把蒋干打入卑微下贱之流,这个冤假错案太多的时代,早就应该有人为他平反了!
瓜妹聊娱文
高能答主

2017-07-15 · 娱乐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瓜妹聊娱文
采纳数:37924 获赞数:4156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史实:
《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赤壁之战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而蒋干的故乡九江郡与周瑜的故乡庐江郡相邻,且蒋干是周瑜少时的同窗好友,于是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但是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二、简介: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