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分享就一定是自私吗?有必要被强迫的分享吗?
一个妈妈说起自己家的孩子非常忧愁,而自己家的孩子才三岁,刚刚上幼儿园,总是一个人单独玩,被大家排挤,原因非常简单,他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所以进了幼儿园以后,小朋友很多,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和他玩,渐渐的就被孤立了。所以妈妈也觉得非常为难,想要找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能够和同班的小朋友多交流,能够一起玩游戏,也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可是孩子仿佛没有意识到,结果也没有那么好。
其实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发生很多这样类似的事情,不能说孩子是自私,也不能判定孩子这样就是非常小气。可以说,这是孩子对于物权主义的不全面认识。
什么是物权主义?
所谓物权,是指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物权归属意识,也就是孩子明白一件物品是谁所拥有的。他是属于谁的,谁有权对这件物品做决定,在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认知里是我的,就是我的,别人都不能动弹。
而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还不能够很清晰的去判断哪些人是自己想要分享的,就可能出现物权主义强烈,不愿意分享的状态。
1、孩子的心爱物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被称为心爱物品,这样东西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更不愿意让别人去接触,往往对于这样的物品会过度的保护,而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说,现在物品还会随身带在身上,这在别人看来,孩子就会显得自私,不懂得分享。
2、与父母的溺爱有关。
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什么都会给孩子什么,这就会让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事事都从自我出发,所以孩子才会养成自私的心理,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先吃,甚至很多时候大人还会故意给孩子特殊待遇。这都会让孩子显得更加的自私。
3、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
在很多二胎的家庭当中,大宝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父母,更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给二宝,所以就会过度的珍惜自己的物品,甚至害怕弟弟或者妹妹抢走了自己的关注和宠爱。
4、不良的家庭教育。
很多孩子的做法都是受父母的耳濡目染,比如邻居或者陌生人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都会冷漠的拒绝。到家里来借东西时,明明有的东西却拒绝借给别人,这都会让孩子学的自私。所以,不良的家庭教育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成长。
父母要教孩子正确的看待物权主义,不要让孩子走向自私,因为当孩子自私以后,就会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心胸狭隘,对事情斤斤计较,喜欢讲条件,慢慢的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孤僻,这些负面的特征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成功的未来,也希望孩子在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众人的帮助,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孩子的自私,孩子如果是自私的,自然没有人会喜欢他,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去看待物权主义?
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1、在家庭中不要处处以孩子为中心。
在家庭当中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爱,不要一家人只围绕着孩子,让孩子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刁蛮不讲理,这也会让孩子对物品的占有欲越来越强。
2、对于孩子不合理的攀比和物质需求,要坚决抵制。
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一定要学会适时而止,不要因为物质攀比而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甚至很多时候还会让孩子产生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状况。
3、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分享。
每一个孩子都不喜欢孤独,虽然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在游戏当中,孩子就可能学会分享,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改掉这样的坏毛病,也可以让孩子在感受分享中找到快乐。
4、家长要学会分享。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如果父母学会分享,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个例子。比如,自己家里做了点心,可以和邻居进行分享或者过节的时候,买了礼品,可以和亲近的人进行分享,这些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做,让孩子感受这样的快乐。
5、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分享,什么不该分享。
让孩子清楚分享的目的是建立在双方都快乐的基础之上,自己分享给别人的东西,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分享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不方便,那么这样的事情就是错误的,所以教会孩子正确的分享,让孩子学会理性的分析,培养孩子的主见,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