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六国人才远比秦国多,最终为啥他们还是输给了秦国?
贾谊的名篇《过秦论》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可以算作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在贾谊看来,六国合纵政策和攻秦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下诸侯已困矣,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天下的其他诸侯国已经胡首桥疲惫不堪,只能用割地、赔款来避秦的锋芒。与秦相比,天下诸侯的“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秦相比,各国的变法都不够彻底。秦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郡县制,商鞅虽死,秦法却延续下来。而列国的变法,诸如申不害变法或是吴起变法,都没有秦国的变法来的彻底,秦变法比六国变法都成功,铲除旧势力也比较彻底,为秦的强盛打好了基础。
2、 秦的连横策略与列国的合纵策略相比更易于实现。在战国晚期,面对着秦势力的不断强大,合纵变成了六国加上其他一些小的诸侯国之间的联合,而连横则变成了秦与各国分别结盟、攻破合纵的手段。可想而知,合纵所需的列国之间的配合是很难实现的,面对强秦的攻势,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使得这样的策略很难实现。
3、 秦的统治者更为优秀。自秦孝公以裤猛来,秦国的君主都以强秦为己任,严守法度,奖励耕战,到了秦始皇时期,更是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堪称一代英主。反观六国,则缺乏这样英明的领导者。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之外,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善于任用人才也是其优于列国的因素,这些都使得秦在面对六国的攻势时,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反倒是列国缺少勇气和团结,一一芹侍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