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分钟跑到体能测试,中国体育还要作什么妖?
近,“傅园慧预赛第一无缘决赛,因为没过体能测试”的消息成了更大新闻的头条。
这事儿起源于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要求所有运动员要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从此以后,就算把50米自由泳创造世界纪录也不一定能保证你进奥运会,因为你还得学会深蹲、卧推、引体向上、3000米长跑……这让我想起来多年之前的一则广告:“光明的牛是怎样选出来的?量体重,考智力,百分百好牛,出百分百好奶。”
其实,这种游泳冠军必须产奶,哦不是,必须过体能测试的事儿还真的不是中国体育界第一次
作妖。遥想当年甲A联赛的12分钟跑,也是类似的一地鸡毛。
1992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前夜。时任中国足协主席的王俊生认为中国球员和日韩球员最大的差距在体能,于是把“12分钟跑”作为联赛的入职门槛,如果跑不及格就不能参加第二年的联赛。
于是,一场犹如高考成绩录取线一般的体能测试就此展开。在当年,足球的录取分数线大概是这样的。
A.保送线——12分钟跑成绩达到3300米,可以得到豁免测行5*25米折返跑的资格,直接能够参加本年职业联赛。
B.本科线——12分钟跑成绩达到3100米,即为及格,但还要进行5*25米折返跑测试,测试过关的球员就可以参加本年职业联赛;
C.专科线——12分钟跑成绩在2900-3100米之间,可以在之后参加补测;
D.无业游民线——如果你的12分钟跑成绩不到2900米,那就会被直接取消本年职业联赛比赛资格。
当年,张效瑞、蔡晟等一大批体能困难户,都倒在了12分钟跑上。对此,杨璞回忆说: “对于当年我们这些年轻球员,12分钟我们也能跑到3300米,直接免测了(及格线3200,生死线2900,生死线可补测)。但这样的标准用到老队员身上,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有些球员在场上,他就能进球,能带球跑很长的距离,但你单独让他去跑12分钟,他可能就不行了。”
被12分钟刷下来的前国脚李红军、被12分钟跑逼走的俄罗斯国家帕诺夫,因为害怕12分钟跑和25米折返跑体测,跑到新加坡踢球的高洪波……都是这一体能测试项目的受害者。
后来,12分钟跑改成yoyo体测之后,虽然科学性上稍有提高,但依然是声名狼藉。著名球星高峰,因为在测试时被判犯规,所以没能通过测试。他在当场宣布退役:“不是我不想踢,实在是过不了体测,是足协不让我再踢了。”
对此,孙雯在前一阵怒怼美团王兴“3000米跑步成绩不如我98年在清华上体育课的某些男生”时曾经说:“请大家别纠结在12分钟3000米的伪命题上,它只是心肺功能的一个测量指标。足球从体能基础要求上是一个需要反复冲刺,短时恢复,结合减速加速变向等协调能力。话说能跑还不代表会跑,预判和决策,再结合球,又是另外一个需要深究的专业领域了。”
好吧,中国体育的作妖历史可谓车载斗量,游泳运动员跑3000米这事儿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没准哪一天,体操运动员想参加奥运会不止得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还得背得过元素周期表,看得懂大气环流图,能熟练运用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外加懂得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加油吧,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