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朗诵视频教程

 我来答
x想你的夜丶
2015-04-2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47万
展开全部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一、[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二、[赏析]
1.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是一种“比德”之说。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赠从弟》中与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思想一脉相承的句子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一、[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二、赏析
1.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
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2.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
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体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3.为什么这一首诗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1/6
王勃的这一首,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一、 [参考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二、【赏析】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各指什么?
古人:
来者:
2.《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本文在艺术上的特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 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一、[参考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
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二、【赏析】
1.赏析尾联中“偶然”二字的妙处。
2/6
2.试从禅学角度赏析王维《终南别业》。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参考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借指李云的文章)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
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
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
流(退隐江湖)罢了。
二 、【赏析】
1.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 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议论)
一、[参考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3/6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二、赏析
1、品味名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2、写作特点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3、诗作主题
这首诗中,诗人选取常见的 和 描写了 之景,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清新的美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参考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有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
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二、赏析
1、首句两次使用 字,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深沉缠绵;次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三、四句,诗人运用 和 两个比喻表现对对方的思念;五、六句极写相思之苦;七、八句表示既然相见无望,只好寄意青鸟,再写相思。
2、品味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3、诗作主题
全诗以一 字统领,抒写了无比深挚的 之情,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的思念。
三、情感提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4/6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 [参考译文]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小结:词作上阙 ,全是词人眼中之景,色彩冷落凄清;下阙点破题旨,直抒 。
二、品味名句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于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潮,也让整个情绪高涨。让读者随诗人心情起舞。
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着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里头酝酿着。、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着作者极深的哀痛
三、诗作主题
本词从渲染孤寂凄清的环境氛围入手,形象的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表达了他的亡国哀思。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参考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写飞来峰的 ,极写登临之高险。)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第三句运用典故,借用西汉人把浮云比喻为奸邪小人的典故。)
二、赏析
1、品味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寓论于景,用“ ”、“ ”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 ,常指代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此处用典而不露痕迹。加上“不畏”两字,更突出了诗人的 精神。为什么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远,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
三、诗作主题
本诗借景抒情,含蓄而又深刻的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对前途充满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和斗争精神。
视频不好找,多看看诗一样的,忘采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