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下的“娱乐至死”现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个人看法:
进入互联网时代,尼尔·波兹曼的理论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仍需对新媒体的“娱乐至死”保持警惕,更为重要的是,肯定正当娱乐的价值,警惕过度娱乐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抗娱乐至死,需要艺术创作者保持对艺术的真诚,同时艺术欣赏者更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
泛娱乐化的隐忧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以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态度表达新的内容,影响新一代的观众,而观看这一新媒介的观众也在重新塑造着新媒介的走向。
从网络综艺来看,由于网络节目创作与电视节目相比更为自由,也就更偏重娱乐精神的释放,容易滑向媚俗的边缘。《吐槽大会》第一季第一期就因言语露骨、尺度过大而被下架,《奇葩说》也因话题过分敏感而遭到删减。窥私、猎奇、博眼球一度成为网络综艺出奇制胜的“法宝”。
归根结底这也只不过是对娱乐精神的片面理解。“重口味”热辣话题的确符合注意力经济的规律,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户,成功触及年轻人的“痒点”和“痛点”,成为网络剧最佳的上位方式。
然而只注重对娱乐精神的发掘,为了眼球经济而不惜牺牲意义,放弃了对艺术的品味和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只能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