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的创始人是谁?

 我来答
星览7
高粉答主

2019-04-27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明教的创始人是摩尼(Mānī)。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在中国,明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往往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

摩尼教在公元3世纪所创立,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时期。唐代摩尼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摩尼教被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摩尼教逐渐在安西都护府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Mihr-Ohrmazd)将摩尼教传入中国;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

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华时其实并不顺利,他们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

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中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教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11-17
展开全部
“明教,也是一个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宗教,神秘而诡异。据考证,盛极的明教却是在泉州最后消亡的,明教在全世界惟一遗留的摩尼光佛的遗迹就在泉州晋江,晋江草庵是全世界最后一个明教寺庙。于是,这里也就成为明教最后的“光明顶”。“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我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便是金庸笔下豪杰云集的中土明教的宗旨。  尽管明教风云一时,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它夺取政权,并采用“明”定国号,但是随后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见于正史)可以说,明教在现今已经彻底消亡,只剩下史学家苦苦研究其遗留的痕迹。金庸先生笔下《乾坤大挪移》、神秘的圣火令、明教群豪的长笑和光明顶上的神坛,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后的光明顶  早报“三剑客”带着对失落的明教的向往,带着金庸先生笔下对明教的描写,再次来到这历史消逝中遗留的痕迹里,细细品味那些刀光剑影的历史。  心中刚想到此处,那人又已跃起。这人不断的跳跃,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张无忌虽在布袋之中,见不到半点光亮,也猜得到当地的地势必定险峻异常。  ———《倚天屠龙记》  车行数十里,来到南门外的晋江余店苏内村,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葱郁的山峰,人称华表山,山峰的林木里探出几间挑檐屋顶,几间寺院悠然其中。山并不高,也有水泥路面筑成盘山而上,草庵则并不起眼地坐落在山腰。  入山门,便见草庵。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面阔三间,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条石垒成,颇似惠安民间石屋构筑,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寺后巨石嶙峋,郁郁葱葱的大榕树盘亘石上,朝前则一览山下风光,放眼极其远。走进寺内,最显眼的便是  明教的创始者———摩尼光佛的坐像。张无忌是中土明教33代教主,中土明教又是从波斯总教传来,如此算来,这坐像年代远在小说描写之前。明教世代英雄,后代教主如方腊、张无忌等在金庸的笔下都是如此了得,那这位明教的创始人就更是大大的了得。想到这里,不仅对坐像肃然起敬,更何况他又是全世界惟一仅存的。  石像直接刻制在山岩上,草庵则依据佛像临山而建造,更彰显佛像的独特。据传有泉州18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这样的传说更让佛像的来历有些诡异。走到佛像边缘,看着周围巨大的山石,浑然一体于周围,不禁细细摸索,期望着有些机关能被启动,发现一些前世留下的秘密。  摩尼光佛是浮雕状的跌坐神像,外围有一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这就是明教教众心目中明尊的形象。较之光明顶上没有实体的圣火更加具体。摩尼光佛的颜色构成相当特别,脸身手三部分巧妙地运用岩石不同的色调构色,天然地构成生动的佛像,巧夺天工。  佛像的头部呈现辉绿岩颜色,长方形面孔,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有长髯垂下,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详自如。佛像背面有毫光射纹饰,表示光明四射、光明之神的意思,呈现花岗岩石质。佛像似乎融合了佛教和其他教派雕塑的风格,散发披肩,端坐莲坛,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着结带,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佛像已经糅合众多教派的风格,但是仍旧独具特色,散发和长髯以及束带僧衣都是武林中人的打扮,根据摩尼教文献,摩尼教的出家僧侣应“并素冠服”,则是要戴白帽,穿白袍。至于一般信徒,则无此要求。从史料推断,宋元以秘密会社为形式的明教徒,即使不出家,也崇尚白色,故也多有着白衣者。所以这样的打扮确也和小说中的描写对上了号,明教教众形象的轮廓也跃然欲出。  1991年,该遗址和佛像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的专家、学者一致认定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的最大发现和最大成效。  张无忌在狭窄的孔道中又爬行数丈,眼前越来越亮,再爬一阵,突然间阳光耀眼。他闭着眼定一定神,再睁开眼来,面前竟是个花团锦簇的翠谷,红花绿树,交相掩映。  ———《倚天屠龙记》  草庵周围的树木极为茂盛,几棵雌雄连理的千年古树在寺前的草地上自成风景。山后独木成林的榕树就有好几株,这些榕树全都牢牢地盘亘在山石之中,巨大的山石空隙中布满了老榕树的根节,被撑得满满的,似乎会裂开来。后山上乱石嶙峋,一些石碑倒塌在地上,茂密的林子遮挡了不少阳光,显得幽静。在草庵的正下方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圆形隆起的石块,相当突兀,形状好像一个容器,上前一敲,坚硬异常。  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摩尼光佛,无上至尊,大力智慧,清静光明”,这便是称为“四位一体”的摩尼教的教义信条。在这石头下方的山壁上雕刻着一个“心”字。字体巨大,经过常年风吹雨淋,已经褪去颜色。但是仔细看来,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努力眨一眨眼,终于还是发现心字多了一个点。据介绍,这是一个叫张锦贵的人雕刻的,他觉得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有了“世人多心”的想法,于是在心字上多刻了一个点,表示多心。这样的传说似乎与小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个奇异的心字还是吸引住不少好奇的人,仔细揣测。  编写经书的黄裳在无意中成为了武学大家,撰写《九阴真经》,引起后世一片纷争。福州知府黄裳尚且如此,这隽永的“心”字是否包含更多意义。  泉州曾是明教的中心  明代何乔远《闽·方域志》记载:唐会昌年间,有一位明教僧侣———呼禄法师避难入闽。先到福清,又到福州传教,秘密收徒,之后,来到泉州秘密传教。死后,埋葬在清源山下。宋代,明教在福建十分流行,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板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衔赘其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浙江温州洪水泛滥,溺死数万人,朝廷敕令“徙福民实其郡”,许多泉州人迁往温州,也传去明教。与明教渊源颇深  据介绍,上世纪40年代,有人在泉州涂门外津头埔村发现一方墓碑,碑面右边竖刻两行叙利亚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左边竖刻两行汉字是:“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也里可温、马里、失里门、阿必思古八、马里哈昔牙。皇庆二年(1313年)岁在癸丑八月十五日,帖迷答、扫马等泣血谨志。”据翻译,“也里可温、马里、失里门、阿必思古八、马里哈昔牙”意思是“这是僧侣先生教区的教长失里门先生的坟墓”。  据相关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1件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末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  失落的明教  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今日大数已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之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倚天屠龙记》  来到草庵的时候,摩尼佛前面的供台上摆着一个观音画像,是电动的,画面五光十色不停变化。一些供品摆放在案台上,两三个人在一边的小房间内忙着闲聊,兼职卖一点香纸。  问及几名闲聊的人,被告知他们是在这里看守寺庙的,管理者是华岩寺的几个老人。他们表示对庵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要了解什么需要到博物馆去。  草庵的香火还是相当旺盛的,但是前来参拜的并不是白衣飘飘的明教教众,这个在世界上再没有教徒的教派遗址似乎还保持着生命力。  短短的一个上午,就有数十人带着供品香纸前来参拜,有的还是全家一起来。  一名参拜的婆婆说,自从她出生起,就知道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摩尼公”,很灵验的,是当地的大佛。可是问及她“摩尼公”是什么教派的,她坚信是佛教的。后面的几名参拜者也都认为“摩尼公”是佛教人物。他们认为草庵与庵前新建的华岩寺是一体的。当地群众于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作为摩尼光佛诞辰纪念日。  再没有信徒  有人猜测说,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因为泉州人相对比较迷信,有见佛就拜的风俗,明教遭到禁止后,明教徒被遣散。当地人认为摩尼像也是佛教的雕像,前来参拜,日久天长,泉州残余的明教就融入了佛教。豪杰云集的明教就在这里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