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06-01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4万
展开全部
刘琳坚持第1497天分享(2021/6/14)

        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成长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学习不在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东西都能学会。另一种叫——固定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

        为什么人的思维模式会存在这样两种呢?德韦克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表扬实验:为了考察表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德韦克教授找了数百名中小学的学生,并分成两组,然后让他们做 10 道特别容易的智力测验题。当这些学生完成后,一组的学生被夸奖“聪明”,比如:你做对了这么多道题,你好聪明!而另一组的学生被夸奖“努力”,比如:真不错,你做对了这么多道题,你看起来非常努力!实验还没完,接下来,德韦克教授继续让这些孩子做智力测验题,只不过难度会逐渐加大,但要不要继续挑战难度更大的题目,则由孩子自己决定。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当测验的难度加大后,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里,都不愿意再继续进行测验了,对解难题再也没兴趣了,哪怕这些题目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知识也不行,表现也直线下降。即使重新做一些容易的题目,也很难让他们再有信心了。甚至最后,当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试卷上写下他们做这些题目的分数和感受的时候,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 40% 左右的学生都撒了谎:他们虚报了自己的成绩,而且都报高了。相反,那些被夸奖很努力的孩子,却越挫越勇,他们保留着对解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这个研究就比较震撼了,我们往往说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究竟重要在哪里呢?最关键的,就是——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父母教会的。比如说,对于夸奖孩子,简单地夸“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表扬方式的不同,实际上是启动了孩子不同的心智模型,对于表扬“聪明”,实际上是启动了孩子“固定型”心智模式,而且在一遍一遍地强化下,孩子这种模式就会越来越牢固。

        而类似“聪明”这种标签,其背后的理解实际上是——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标签一旦出现,孩子的大脑会迅速get到,然后迅速将这个标签与现有的自我评价融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自我评价也是“固定”的,正好相容。

        而一旦这些标签跟孩子的自我融合,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去努力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他们会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固定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如果称赞孩子“努力”,努力的背后,其实指的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而非他们的自我,“行为”本来就不是固定的,而是自我的延伸,是孩子的自我可以控制的。当孩子的大脑「get」到类似“努力”的评价时,大脑会认为,它对行为的控制感很好,它完全可以控制行为,这样的话,大脑对于行为的控制感就被强化了,大脑就会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行为本身,而非自我。

        后来,德韦克教授又做了一个长期的追踪研究,她测量了 400 多名 12-13 岁刚上中学的孩子,尤其是评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然后追踪了他们在随后数年的学业成绩。她发现,那些认为自身智力不可控制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在数年内,成绩没有显著的提升。而那些认为自身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则在稳步提升。

      如果对这些孩子进行深入访谈,会发现,两种思维方式,在如何看待“失败”这件事情上差别最大。“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我数学不好或者我体育不行,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

      而“成长型思维”并不是这样,当问这些孩子如何看待数学不好这件事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可以培养。体育不好,只是自己在某个项目上不擅长,但自己其他项目还可以。

        两种思维,两种世界,而父母的言语则无形中建立了孩子的思维模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