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阶段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新生加强入学教育,有利于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
1.大一新生的困惑
1.1生活上的不适应
生活上的不适应首先表现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中学时期,很多学生吃住在家里,饭菜的口味都是父母按照自己的要求调配,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所以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吃的是食堂,饭菜的口味可能对不住自己的胃口,住的是集体宿舍,与室友之间在语言、生活及卫生习惯之间的冲突随之而来。
其次,不适应简陋的生活设施。如今的新生基本上为“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适应不了大学简陋的生活设施。2010年就有武汉大学的一位新生报到第一晚睡到半夜对家长哭诉:“妈妈,我觉得好像火从被子烧到心口了。”引得家长向校长抱怨:“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引来社会一片热议。
再次,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有的独生子女平时依赖父母的照顾,进入大学后,连最基本的换洗衣服等日常杂事都完成不了,不得不定期将脏衣服快递回家,让家人清洗,这样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让人沉思。当然,也有来自偏远地区的贫困大学生,面对高昂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倍感压力,甚至绝望。
1.2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五湖四海的学生相聚在一起,宗教信仰、文化习俗、饮食生活习惯千差万别,从而造成同学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90后”,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包容、尊重与忍让,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摩擦甚至剧烈冲突而引发种种矛盾,造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中学时不是特别突出,因为中学学业紧张,没有过多闲暇时间与同学增进友谊,再加上中学时期很多同学选择在家里住宿,与同学密切接触时间较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进入大学,由于离家较远,吃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再加上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闲暇时间增多,同学之间渴望交往,增加友情,随着同学之间交往的加深,伴随而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使得初次独自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感到无所适从。
1.3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大学和高中学习上有很大的不同。高中出于升学的压力,老师上课时反复讲解,反复考核,唯恐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把每一步都为学生安排好了,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大学课堂则有很大的不同,老师讲课进度很快,课时较少,平时没有时间督促检查学生落实情况,这对于那些习惯了老师满堂灌的同学很不适应,无所适从。
1.4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新生是带着天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进入高校的,他们从小到大是老师眼中的学习尖子,是班上同学崇拜的偶像,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殊不知,进入大学的校门,他们感觉自己只不过是这其中最普通的一员。没有了老师的夸奖,没有了同学崇拜的眼神,没有了聚光灯的照射,中学阶段建立起来的自信瞬间崩塌。即便是那些成绩仍然高人一等的学生,也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都不关注我,而关注他?那些在球场上叱咤风云、舞台上潇洒自如的学生成绩没有自己好,但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学习不重要吗?
2.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大一新生的种种困惑,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主动关心他们,大力加强入学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和生活。
2.1校史校规教育
校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一部校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校史蕴涵了一个学校的悠久的历史、内在的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相关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同时,校史中记载的历届杰出校友的骄人业绩,会更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
校纪校规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每到大学毕业时,总有一些大学生无法按期毕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不应该发生的情况最终发生了?关键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校纪校规,让学生明确,如果违反了校纪校规,就有可能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2.2人际交往指导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教育学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与他人交往做到“平等尊重、以诚相待、理解宽容”,只有自己首先遵循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才能用真心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特别是运用语言的技巧。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说明语言技巧的重要性。语言要幽默风趣,要文明礼貌、掌握分寸,不在公众场合揭他人伤疤,尽量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技巧。
最后,教育学生主动交往。在学生处于信任危机、人际危机时,主动出击、耐心解释、削除误解能够迅速赢得他人的信任,摆脱危机。这就要求大学生自信,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2.3专业教育和学习指导
专业教育主要是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社会前景、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及四年的课程安排等信息。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安排学习进程、提高专业素养,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听别人道听途说,一进入校门,就盲目要求转专业。还有些学生转了一大圈后,又要求转回来,认为还是原专业更适合自己,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之所业出现这样盲目转专业的闹剧,根源在于没有搞好这方面的教育。
在学习方法方面,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曾经的“六十分万岁”的口号仍然在当今的校园有广阔的市场。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后,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发誓“要把逝去的青春玩回来”,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态度产生了偏差,最后导致很多功课不及格,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大学与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很不一样,高中阶段老师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法为主,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大学则不一样,老师讲课的进度、讲课的方法、时间的安排和高中差别很大,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主动学习,自我探索,这方面的教育尤其要加强。
3.应注意的问题
3.1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某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往往入学之后才开始,事实上,从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他就是本校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入学教育工作就应该从这一时期开始。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入学教育工作和入校后的入学教育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在录取通知书中另外夹寄一封信件,对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譬如通过网站熟悉校史、校纪校规,了解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开学后进行相关知识竞赛。
通过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在入校前就对所报考的学校及相关专业和规章制度有所了解,懂得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及时收心。如有的高校给学生布置习题,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计算未来四年学习的`有效时间,除去节假日、除去休息时间,剩余的时间还剩多少,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上好紧箍咒,不要让学生觉得进入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也有的高校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如有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就提出鼓励大学生独立报到,尽量不要父母陪同的建言。总之,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
3.2形式上宜灵活忌呆板
入学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内容不同,方法就不一样。有的内容可能以游戏的方式最好,有的则适合采取辩论的形式,有的可能分小组进行讨论大家积极性更高,有的则适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搞主题班会,还有的可能适合大型的全校性的讲座。关于由谁来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问题上,则要具体内容具体对待,切忌一刀切。有的内容必须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进行讲授,如专业教育方面;有的可能更适合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现身说法,如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前途;有的可能请在校学长更合适一些,如学习方法等。
3.3对象上群体与个体兼顾
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在学生入学教育中,我们针对整个群体的共性方面的教育要加强,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有些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指定相关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替他们解决心理障碍,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有些学生身体有残疾,行动和生活不便,有些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可能与汉族不一样,在住宿方面需要特殊照顾,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还有一些学生生活困难,我们要在开学之初做好摸底、评定工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所以,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在入学教育中一定要体现出来,不能一刀切。
3.4方法上传统与新媒体并重
传统方法固然重要,也一直被我们采用。但是,针对“90后”的新生,新媒体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新媒体如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有传统媒介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比较隐蔽。
我们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就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告知新生,如可以以录取学科为单位建立相关QQ群,有什么困惑可以在里面交流,群主可以是相关专业的权威教师,也可以是所在院系辅导员,对学生所关注的本专业前景、用人单位需求状况等困惑进行答疑。也可以通过微信图文并茂地定期推送一些有关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如用电安全、女生防狼手册等。这些新媒体的应用对“90后”大学生来说相对更容易接受,也有兴趣参与,比传统的说较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合理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掌握和了解大学新生,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学生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