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
旅游的意义是什么,进入新千年之后,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变得非常宽裕,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在安逸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开始寻找刺激和其他的娱乐活动,旅游就成了一个最时兴的产业,下面给大家分享我们为什么要旅游。
中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旅游这个词似乎成了最时髦的词,而旅游这项活动,也成了最受推崇的活动
应该说,旅游是高度物质文明下衍生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活动方式,它给人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和情操境界的升华
然而就目前的情景来看,事实却不尽然,或者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近几年,则有逐渐演变成全民运动的趋势了,旅游成了泛滥的洪水
穷的富的,老的少的,托家带口,呼朋唤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这千军万马,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所到之处,足以让西子蹙眉,黄山变色
自从有了旅游公司,旅游就乱了套路;旅游,这高雅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全然被铜臭熏染的变了味。
旅游成了吃饭和购物的代名词,辗转千里,目的就是为了下馆子,逛商场。
更有甚者,旅游胜地,成了欺诈,宰客,野蛮和暴力的场所。
导游成了导购。他们对旅游景点的解说,更是流于荒诞。神鬼狐怪,信口开河。自然风景,就大谈风水迷信;人文古迹,则大讲风流韵事。
当旅游被包装成一件件商品批量出售的时候,旅游已经彻底失去了它的精神内涵,被过度的物质和金钱绑架和亵渎。
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都在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抓着你的眼球,盯着你的腰包。有化上三二百元让你两天内在沪、杭、宁兜上一圈的;也有百八十万让你乘坐豪华油轮在大洋上漂半年的.。
最可气而可恨的是那些旅游公司,把那些大半辈子连家门都很少出的大妈们忽悠到日本买家用电器和马桶,化的虽是自己的钱,丢的却是国家的脸
每逢节假日,旅游变成了一场战争,战士们是男女老幼组成的杂牌军,一支支规模不等的部队,虽然服装各异,但每个部队的战士都有一顶或黄或红、式样统一的帽子,作为区别于其他部队的幡号。他们紧跟在一个打着小红旗的小女生后面,在尖利刺耳的号角声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呐喊声中,向一个个景点发起冲锋。
景点成了惨烈的战场。有人被打了,有人被骂了,有人被“宰”了,有人被罚了,有人流泪了,还有人流血了。这情景使我想起了欧仁·德拉克洛瓦的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一幅名画《自由引导着人民》。然而,当我把这幅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庄严神圣的画面和眼前这幅滑稽的画面联系起来的时候,在哑然失笑的同时,又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是那种功利和庸俗凌驾与文化和文明之上所带来的悲哀
导游引导着游客
当我们如过江的鲫鱼或者过野的蝗虫,铺天盖地地涌向旅游景点时,有几个人会冷静地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旅游?我们在旅游中得到了什么?除了带回来一肚子美食,装满相机的照片,一身的酸痛和大包小包的价高质劣的商品,还得到了什么?你的旅途你不能做主吗?我要花钱买一条绳索,把自己捆绑起来,让人牵着走吗?
一片茫然和默然,没有人能回答,也没人想回答这个问题
但凡旅游归来的人,嘴上经常挂着的,是我曾经到过某某地方,我的这件东西就是在某某景点买的,价值几何。如果抛却物质的因素,上升到精神这个层面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旅游”这个问题的话,于是,我看到了当代旅游的实质,那就是“虚荣心的满足”,这是大部分当代旅游者所获得的精神享受
我没研究过,旅游这个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人类活动发端于何时。也许,这是人类在掌握了农耕文明而扎根在土地上以后,骨子里对于祖先曾经的游牧生活的潜意识的追思吧!也许是人类向往美好和神圣的天性使然吧!因为人类总是在不间断的漂泊和迁徙中寻找心中的伊甸园。挪亚的方舟,摩西出埃及,大概是为人类撒下的最古老的旅游的种子吧!?
所以,如果说,旅游是人类对先祖古老文明的一种祭祀仪式的衍变,那么,旅游的本质,如同麦加的朝觐,神圣而庄严
大禹的足迹遍布九州,是一种旅游;屈原“朝发于苍梧而夕至于县圃”是旅游;郦道元旅游,让我们不再有水的阻隔,徐霞客的旅游,让我们不再有山的障碍
你秋日里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到郊外散步带回来一首诗,和你花十天的时间外加一笔不菲的游资,到欧洲或东洋带回来一大堆舶来品,谁的收获更大呢?
旅游是精神的熏陶和享受,因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路不在远,钱不在多
古代的文人学士,在旅游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王勃临滕王阁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幽思,李太白独坐敬亭山的宁静,杜子美“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欧阳修醉翁亭的感慨,范仲淹岳阳楼的胸怀,至今还让我们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畅游
江南的某处湖面上,芙蓉朵朵,荷叶田田。一个粉面绿裙的吴越少女,划着小船,唱着江南小调,在荷花丛中采摘莲蓬。
如果你在江浙一带的乡村旅游,看到这幅美景,会如何?
很简单,举起手机,“咔嚓”一声,有了!大多数现代文明人,除了面对名利,在其它方面是不愿意伤太多的脑筋的。所以,高度的物质文明只会使人变得市侩和慵懒。
王昌龄面对这个美景,被感染了,激动了,但是那时候没有相机,只能先映在脑海里,经过一番奇思妙想,形诸于笔端,用一首七言绝句、二十八个字,定格了这美的瞬间。
粉面对着荷花,绿裙隐入荷叶,人与荷融为一体,无法分辨。直到听到优美的歌声渐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姑娘。
这首诗,语言平白通俗,并没有什么复杂深奥之处。关键是王昌龄用一颗诗心面对江南美景,并且经过心灵的过滤和滋养,升华出一首美妙的诗歌。
大多数现代人,不是把景色留在心中,而是把景物留在相机里。
也许,人们要说,他们是一代文人学士,不可与我们平头百姓相提并论。也许吧!但是,我们无法给普天下的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但是,当我们结束一段旅游时,我们能否给身边的亲人和好友带点精神层面的东西呢?比如一本书,一个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或者你如果有这个雅兴,更可以给他们献上一首诗,一篇游记
在现今的时代,我说着这样的痴话,恐怕要让很多人贻笑大方的。但请你还是不要笑吧!?
既然旅游是文明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只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决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和亵渎
走到哪卷到卷哪,人们也开始反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旅游方式,反复被网红牵着鼻子走。一味的跟随着大众,反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旅游的意义在哪,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很多时候都被一些无形的条条框框给束缚着。平时卷就算了,连放松的时间都卷,于是人们开始逃离,不愿意再去那些网红的旅游景点,只想要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摆烂的一种方式。
通过摆烂这种方式得以放松,当自己的心灵获得一次重新活过来的机会。旅游其实本身就是寻找和日常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没有压力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细节之中发现美,这种美总是非常的意外不期而遇,感受到一种幸福感。人们不需要流水线的旅游,一般一个景点过一个景点。
摆烂也有看似一种消极的心态,但其实是回归到旅游的本质,让人们重新的去拥抱生活。旅游并不失去赶路,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大自然的方式治愈自己受伤的内心,躺在那里看看落日余晖,这种悠闲慢节奏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旅游让我们的灵魂再一次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力量,再一次有前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