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公称霸之战,你有哪些了解?
齐桓公称霸之战,你有哪些了解?
齐国为东方大国,经济富庶;是用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又是齐国强大的根本原因;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前679年,齐桓公在鄄(山东省鄄城县)召集宋、陈、卫、郑等四国诸侯盟会。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自然,这一决策也从没让桓公后悔莫及过。以管仲的机警智谋,再再加上桓公的气魄和要想独霸的欲望,齐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自然,除开管仲,桓公身旁也有许多忠诚的大臣,如进谏齐桓公选任管仲的鲍叔,及俩位一样有智谋的重臣隰朋和高傒。
桓公自身是较为不理智的,但管仲的劝谏恰好填补了这一过错。柯之盟,鲁国的重臣曹沫,忽然用短刀挟持了桓公,并威胁桓公退还鲁国被齐国侵吞的失土,桓公迫不得已允许了。过后,桓公要想违约,并把曹沫杀了。管仲了解这事情,就劝桓公不必那麼不理智
中原南方的楚国,已经日益壮大,不断窥视东周王室,想取而代之,成为中原共主,控制中原诸侯国。楚国并先后灭申国、邓国,并侵入蔡国,成为东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的心腹大患和最大威胁。戎狄只是侵扰中原,获得财富;而楚国是灭国,想吞并中原。在这种情况下,给齐国提供了称霸的历史机遇,获得东周王室和中原所有诸侯国的支持。
恰巧,就在齐国持续发展壮大时,齐国北边的燕国,都忙着和少数民族宣战,综合国力消弱;晋国也处在内战当中;鲁国的政冶也算不上太好,不对齐国造成大的威胁;而南边的楚国,尽管土地巨大,但少数民族也入侵大半国土,大部分都还没进军中原。最重要的,是那时的周王朝已衰微至极。桓公就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变成了秋春的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