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官员分几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秦朝中央官的基本构成为三公列卿。“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就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协助管理国家政务。秦朝丞相或设一人,或设左、右各一人。宦官也可以任丞相,称作中丞相。
丞相的属官有侍中,负责殿中奏事,为首者称为仆射;舍人,协助丞相处理公私事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主管武官的任免。不过秦代何人曾任太尉一职,已难考究。
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一方面供内庭差遣,另一方面又握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下设丞和中丞。丞是大夫的助理,中丞在殿中兰台主管图书秘籍,因御史大夫参与议政,其监察百官的责任就往往落在了中丞的身上,因此又有了“御史亚长”之称。
中丞之下又有侍御史,除了负责记事、起草诏令、管理符玺外,也有纠察百官的责任。三公分权,彼此制约。
列卿是三公之外高级官吏的统称。主要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有丞一人。属官太乐、太祝、太宰、太医、太史、太卜,皆有令、丞,分管乐舞、祭祀、巫医、观测天文等事。又有专司议论的博士,设员多达七十多人,为首者称仆射。
秦代博士是中央官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官员。博士,原本是春秋以来对学者的一种称谓,多为儒家学者。到了战国末期,博士才逐渐成为一些诸侯国的官名。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博士虽为朝廷之官,却无固定职掌。
博士的职责主要有以下两项:一是管理图书典籍,二是备顾问。博士虽然隶属奉常,但却可以在皇帝面前与丞相一起议论朝政,他们博学多闻,引经据典,供皇帝咨询。至于他们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则取决于皇帝。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有丞一人。属官有大夫、郎等。大夫分谏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郎分中郎、郎中。大夫负责谏议,备皇帝顾问。郎负责护卫、侍从。谒者负责内外传达。
廷尉,主管刑狱。属官有廷尉正、廷尉监。治粟内史,主管财政经济。有丞二人。属官有太仓令、丞等,分掌仓储和物价。
典客,主管归附各部族事务,又丞一人。属官行人,充任朝廷临时派出的使臣。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又丞一人。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兵。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卫士令、丞,分官司马门和卫士。
太仆,掌管皇宫车马和国家马政。有丞二人。属官太厩、未央、家马三令。典属国,管理内附各部族入朝侍子。下设典客丞、九译令。
主爵中尉,主管列侯封爵。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享用。在列卿中,少府从属官最为庞杂。有御府令、丞,掌管供应御服。尚书令、丞及尚书,主管收发文书。符玺令、丞,掌管符玺信物。
大官令、丞,掌管皇帝膳食。太医令、丞,掌管医药。都水长、丞,负责御苑陂池灌溉。乐府令、丞,主管音律乐章。宦者令、丞,主管宦官。中书谒者令、丞,掌管内廷事务。主巷令,掌管宫人。又有六尚之称,除尚书外,还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分管皇帝日常生活之事。将作少府,主管宫室修建。
除了以上列卿外,还有宫官。宫官是皇后、皇太子属下的官吏。皇后宫有卿,称将行。
秦朝除了太尉以外,高级的武官还有护军都尉。护军都尉主管军政,统领外地诸将。将军,位上卿,其副职称裨将。秦朝统一以后,将军一职由原来的战时任命改为驻守于边地的常设武官。
秦朝地方分郡、县两级,除京师以外,最初置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加到四十余郡。京师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被视为特别行政区,设内史,地位高于列郡,相当于列卿。
郡的组织有守、尉、监,与中央三公的设置相呼应。郡守为一郡之长,举凡郡内民政、赋税、司法等事务,均由郡守来负责。下设郡丞为佐助,边郡则另设长史管兵马。郡尉低于郡守,任务是协助郡守管理甲卒,维持地方治安。
郡下组织是县,少数民族地区则射道。县按大小设令或长,县民万户以上置令,万户以下置长,均有朝廷任命。令、长主持一县的行政,下设丞、尉二职。丞是令、长的佐助官。尉掌一县之甲兵,负责治安。
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负责教化。其中,有秩设于大乡,啬夫设于小乡,负责赋税和诉讼,游徼负责治安。
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除此以外,还有司治安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亭长。两亭相距大约十里。
丞相的属官有侍中,负责殿中奏事,为首者称为仆射;舍人,协助丞相处理公私事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主管武官的任免。不过秦代何人曾任太尉一职,已难考究。
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一方面供内庭差遣,另一方面又握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下设丞和中丞。丞是大夫的助理,中丞在殿中兰台主管图书秘籍,因御史大夫参与议政,其监察百官的责任就往往落在了中丞的身上,因此又有了“御史亚长”之称。
中丞之下又有侍御史,除了负责记事、起草诏令、管理符玺外,也有纠察百官的责任。三公分权,彼此制约。
列卿是三公之外高级官吏的统称。主要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有丞一人。属官太乐、太祝、太宰、太医、太史、太卜,皆有令、丞,分管乐舞、祭祀、巫医、观测天文等事。又有专司议论的博士,设员多达七十多人,为首者称仆射。
秦代博士是中央官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官员。博士,原本是春秋以来对学者的一种称谓,多为儒家学者。到了战国末期,博士才逐渐成为一些诸侯国的官名。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博士虽为朝廷之官,却无固定职掌。
博士的职责主要有以下两项:一是管理图书典籍,二是备顾问。博士虽然隶属奉常,但却可以在皇帝面前与丞相一起议论朝政,他们博学多闻,引经据典,供皇帝咨询。至于他们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则取决于皇帝。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有丞一人。属官有大夫、郎等。大夫分谏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郎分中郎、郎中。大夫负责谏议,备皇帝顾问。郎负责护卫、侍从。谒者负责内外传达。
廷尉,主管刑狱。属官有廷尉正、廷尉监。治粟内史,主管财政经济。有丞二人。属官有太仓令、丞等,分掌仓储和物价。
典客,主管归附各部族事务,又丞一人。属官行人,充任朝廷临时派出的使臣。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又丞一人。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兵。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卫士令、丞,分官司马门和卫士。
太仆,掌管皇宫车马和国家马政。有丞二人。属官太厩、未央、家马三令。典属国,管理内附各部族入朝侍子。下设典客丞、九译令。
主爵中尉,主管列侯封爵。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皇室享用。在列卿中,少府从属官最为庞杂。有御府令、丞,掌管供应御服。尚书令、丞及尚书,主管收发文书。符玺令、丞,掌管符玺信物。
大官令、丞,掌管皇帝膳食。太医令、丞,掌管医药。都水长、丞,负责御苑陂池灌溉。乐府令、丞,主管音律乐章。宦者令、丞,主管宦官。中书谒者令、丞,掌管内廷事务。主巷令,掌管宫人。又有六尚之称,除尚书外,还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分管皇帝日常生活之事。将作少府,主管宫室修建。
除了以上列卿外,还有宫官。宫官是皇后、皇太子属下的官吏。皇后宫有卿,称将行。
秦朝除了太尉以外,高级的武官还有护军都尉。护军都尉主管军政,统领外地诸将。将军,位上卿,其副职称裨将。秦朝统一以后,将军一职由原来的战时任命改为驻守于边地的常设武官。
秦朝地方分郡、县两级,除京师以外,最初置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加到四十余郡。京师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被视为特别行政区,设内史,地位高于列郡,相当于列卿。
郡的组织有守、尉、监,与中央三公的设置相呼应。郡守为一郡之长,举凡郡内民政、赋税、司法等事务,均由郡守来负责。下设郡丞为佐助,边郡则另设长史管兵马。郡尉低于郡守,任务是协助郡守管理甲卒,维持地方治安。
郡下组织是县,少数民族地区则射道。县按大小设令或长,县民万户以上置令,万户以下置长,均有朝廷任命。令、长主持一县的行政,下设丞、尉二职。丞是令、长的佐助官。尉掌一县之甲兵,负责治安。
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负责教化。其中,有秩设于大乡,啬夫设于小乡,负责赋税和诉讼,游徼负责治安。
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除此以外,还有司治安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亭长。两亭相距大约十里。
展开全部
特点: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权重
4.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
影响:
秦始皇设立 三公九卿 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13]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此后,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达700年。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权重
4.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
影响:
秦始皇设立 三公九卿 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13]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此后,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约达700年。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