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
礼尚往来,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shàng wǎng lái,意思是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相关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
成语运用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一个看几个示例吧: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
宋・胡寅《斐然集》四《寄唐坚伯诗》:“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汲引屡抛砖。”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蔺)相如亦请于秦王曰:‘礼尚往来,赵既进十五城于秦,秦不可不报。亦愿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词汇的用法造句:
1、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礼尚往来嘛!
2、我虽不喜欢对方,但礼尚往来,只好勉强敷衍应付。
3、最好的维系友情的方式之一就是礼尚往来。
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良好的优良的传统美德。
5、自古礼尚往来,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
6、礼尚往来既是传统的民俗,也是人情交际的礼貌。
7、礼尚往来,我也回寄老友一张贺年卡。
8、礼尚往来,亨利国王该用什么豪华公馆招待外国贵宾呢?
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
礼尚往来
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注音 ㄌ一ˇ ㄕㄤˋ ㄨㄤˇ ㄌㄞˊ
解释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例子 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正音 “尚”,不能读作“tǎng”。
辨形 “礼”,不能写作“理”;“尚”,不能写作“上”。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感情 礼尚往来是中性词。
近义 互通有无、有来有往
反义 一厢情愿、来而不往
用法例句:
1、我虽不喜欢对方,但礼尚往来,只好勉强敷衍应付。
2、礼尚往来既是传统的民俗,也是人情交际的礼貌。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良好的优良的传统美德。
4、最好的维系友情的方式之一就是礼尚往来。
5、礼尚往来是建立友谊的最基本道理。
6、对方老是刁难我们的产品,礼尚往来,我们也要对他们的产品加以设限。
词语分字解释:
礼 lǐ(ㄌ一ˇ)
(一)、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 sāng )礼。典礼。
(二)、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 jiào )。礼治。克己复礼。
(三)、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四)、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五)、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六)、姓。
尚 shàng(ㄕㄤˋ)
(一)、还( hái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二)、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三)、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
(四)、矜夸,自负:自尚其功。
(五)、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六)、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七)、姓。
往 wǎng(ㄨㄤˇ)
(一)、去,到:往返。往复。往还( huán )。往来。交往。向往。勇往直前。
(二)、过去:往昔。往日。往事。往古。往常。以往。一如既往。
(三)、同“望”。
来 lái(ㄌㄞˊ)
(一)、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二)、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三)、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四)、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五)、做某个动作:胡来。
(六)、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七)、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八)、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九)、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十)、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十一)、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十二)、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十三)、姓。
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例如商务活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等。它强调了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让人们更好地相处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