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展开全部
作者·上帝的宠儿
无论你身处何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所处的方位一定是一个微小的角落,无论你去过多少城市旅行,你也一定没有办法踏遍每个角落,这个世界大的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真心羡慕那些每年可以出去旅行一次的人,我的羡慕并不代表我不满于现状,而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势必会形成一个惯性,眼前的环境会局限住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探索的好奇心,也遮住了我们打开眼界的视线。
每天通过手机观看这个世界,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同时也有许多思考,我不担心自己年龄上一天一天变老,我担心的是自己精神层面没有成长,停留在原地犹如逆水行舟,我不会因为自己出身平凡而怨天尤人,但我怕自己会甘于平庸,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就这样老去,一生碌碌无为。
很喜欢一句话: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一个人定了很高的目标,也许只能取得一个中等结果,如果定了一个中等档次的目标,也许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差的一种。
纵观普罗大众,每个人都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努力生存,三十岁之前属于迷茫期,这个时期需要做许多选择,比如,就读于哪所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与自己相伴到老等等,人们在迷茫中渐渐摸索出自己想要走的一条路,勾勒出人生的前奏。
三十岁之后属于奋斗期,这个时期,人生基本框架和轮廓已经成型,到了而立之年,大都褪去年少的稚气,开始追求事业与家庭的成功,这个时期属于人生最闪耀的时期,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时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双重的责任都压在奋斗期的年轻人肩头上,然而我很幸运(我的时区比别人晚些,还没有加入这个行列)依然享受着一个人独立自由的生活,与此同时也体会了成长的含义,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都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更珍惜生活的点滴,更加热爱身边的一切。
标题所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是每个人的向往,每个人都想要抵达所谓的诗与远方,居住在乡村的人总想去向大城市,感受一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快节奏生活,想体会一下便捷的生活方式,想感受一下城市的独有氛围。
居住在城市的人却有些羡慕乡村的宁静,羡慕每家每户拥有自己的空间,夏天可以自由地种些果蔬,无需付费就可以吃到绿色无添加的新鲜蔬菜,推开门就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的乡村气息,这种独门独院的感觉是居住在楼里的人无法体会的,因为门外除了楼道便是另一个家庭,虽然地理方位靠的很近,但内心的界限感却极强,(虽然乡村每家每户也存在很明显的界限感,但相较于城市,关系会近一些)。
从前我真的很羡慕城市里的人,甚至一度觉得出身乡村很自卑,但后来渐渐发现这是一种扭曲的看法,出身乡村和城市都是平等的,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认为不平等的都是带着傲慢与偏见,是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铸就的自以为是的想法。
想必大家都看了《向往的生活》吧,看了之后真的让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又多了一份热爱呢,不得不说拍摄地风景很美,但同时我也感觉自己家里没有很落后,并不是上不了台面的众人想要逃离的那种简陋,看到许多明星在那里体验生活,感觉自己很幸运呢,因为我几乎没体验过那些农活,(感谢我的父母用勤劳地双手给了我舒适的成长环境,他们可是一直把我当公主来养呢,爸爸说我不属于农村的孩子,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上学,以后嫁人也不应该留在农村,其实农村也挺好的)家里不生火就可以做饭,煤气,电饭锅,烤箱,榨汁机,洗衣机,冰柜,电脑,电视等都具备,农村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样子了,除了一些硬件设施比不上城市之外,各项体验还是OK 的,不过嫁人的话,去城市也是极好的,总在一个地方生活,也有可能审美疲劳的。
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乡村的街道基本都是板油路了,再也不是从前泥泞不堪的光景,随着对乡村的管理的逐渐深入,已经细化到街道卫生及空气质量的程度,走在路上很惬意呢,我家门右测的一条街直到教堂都有路灯,而且是太阳能的,去年去治牙,牙科大夫车接车送,看到乡村的面貌感叹了一句:现在农村好起来了!我不自觉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只是我很好奇,想走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想增长些见识,虽然打开手机就可以欣赏许多城市的美景,但终究太过局限,虽然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但不实际走出去,去感受,还是无法体会旅行的实际感觉,旅行的好处就是,人走得远了,见的多了,整个人就会变的很通透,气质谈吐都会跟着变化,我们活着都有梦想,有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当我清楚地给自己定位以后,发现也只能有一个目标可以去实现,那就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不管是通过读书还是旅行,我得让自己拥有处理好生活的一地鸡毛的能力,更加从容,淡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真心欣赏那些见过世面的人,许多让我们感到抓狂的事情,在见过世面的人眼里,显得那样平淡,那种淡然一笑的沉稳,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带来的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强大气场,名牌化妆品和服饰可以使一个人的外在看上去很有魅力,但一个人内在散发出的迷人气质,却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人们只有在意识到这个世界如此之大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只有在接近知识边缘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懂得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客观地看待周遭一切事物的时候,才会对生活生发出敬畏之心,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会理解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有以谦卑的心与每个人相处的时候才会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才会接纳每个人的不足,因为我们本身也不完美,只有我们愿意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开狭隘的心胸才会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只看到他们的举动,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今天的样子,就是我们过往所有经历加起来的总和,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也许我身边的环境和钱包里的人民币不允许我出去旅行,但我可以以别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人的一生,就是探索世界与认识自己的过程,许多地方,我没有去过,许多领域,我没有接触过,许多美食,我没有品尝过,很庆幸毕业后,我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心志,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情,虽然读书不多,但却依然拥有学习的态度,喜欢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所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无论你身处何方,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你所处的方位一定是一个微小的角落,无论你去过多少城市旅行,你也一定没有办法踏遍每个角落,这个世界大的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真心羡慕那些每年可以出去旅行一次的人,我的羡慕并不代表我不满于现状,而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势必会形成一个惯性,眼前的环境会局限住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探索的好奇心,也遮住了我们打开眼界的视线。
每天通过手机观看这个世界,不由得让我感慨万千,同时也有许多思考,我不担心自己年龄上一天一天变老,我担心的是自己精神层面没有成长,停留在原地犹如逆水行舟,我不会因为自己出身平凡而怨天尤人,但我怕自己会甘于平庸,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就这样老去,一生碌碌无为。
很喜欢一句话: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一个人定了很高的目标,也许只能取得一个中等结果,如果定了一个中等档次的目标,也许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差的一种。
纵观普罗大众,每个人都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努力生存,三十岁之前属于迷茫期,这个时期需要做许多选择,比如,就读于哪所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人与自己相伴到老等等,人们在迷茫中渐渐摸索出自己想要走的一条路,勾勒出人生的前奏。
三十岁之后属于奋斗期,这个时期,人生基本框架和轮廓已经成型,到了而立之年,大都褪去年少的稚气,开始追求事业与家庭的成功,这个时期属于人生最闪耀的时期,同时也是最艰难的时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双重的责任都压在奋斗期的年轻人肩头上,然而我很幸运(我的时区比别人晚些,还没有加入这个行列)依然享受着一个人独立自由的生活,与此同时也体会了成长的含义,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都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更珍惜生活的点滴,更加热爱身边的一切。
标题所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是每个人的向往,每个人都想要抵达所谓的诗与远方,居住在乡村的人总想去向大城市,感受一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快节奏生活,想体会一下便捷的生活方式,想感受一下城市的独有氛围。
居住在城市的人却有些羡慕乡村的宁静,羡慕每家每户拥有自己的空间,夏天可以自由地种些果蔬,无需付费就可以吃到绿色无添加的新鲜蔬菜,推开门就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的乡村气息,这种独门独院的感觉是居住在楼里的人无法体会的,因为门外除了楼道便是另一个家庭,虽然地理方位靠的很近,但内心的界限感却极强,(虽然乡村每家每户也存在很明显的界限感,但相较于城市,关系会近一些)。
从前我真的很羡慕城市里的人,甚至一度觉得出身乡村很自卑,但后来渐渐发现这是一种扭曲的看法,出身乡村和城市都是平等的,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认为不平等的都是带着傲慢与偏见,是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铸就的自以为是的想法。
想必大家都看了《向往的生活》吧,看了之后真的让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又多了一份热爱呢,不得不说拍摄地风景很美,但同时我也感觉自己家里没有很落后,并不是上不了台面的众人想要逃离的那种简陋,看到许多明星在那里体验生活,感觉自己很幸运呢,因为我几乎没体验过那些农活,(感谢我的父母用勤劳地双手给了我舒适的成长环境,他们可是一直把我当公主来养呢,爸爸说我不属于农村的孩子,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外面上学,以后嫁人也不应该留在农村,其实农村也挺好的)家里不生火就可以做饭,煤气,电饭锅,烤箱,榨汁机,洗衣机,冰柜,电脑,电视等都具备,农村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样子了,除了一些硬件设施比不上城市之外,各项体验还是OK 的,不过嫁人的话,去城市也是极好的,总在一个地方生活,也有可能审美疲劳的。
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乡村的街道基本都是板油路了,再也不是从前泥泞不堪的光景,随着对乡村的管理的逐渐深入,已经细化到街道卫生及空气质量的程度,走在路上很惬意呢,我家门右测的一条街直到教堂都有路灯,而且是太阳能的,去年去治牙,牙科大夫车接车送,看到乡村的面貌感叹了一句:现在农村好起来了!我不自觉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只是我很好奇,想走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想增长些见识,虽然打开手机就可以欣赏许多城市的美景,但终究太过局限,虽然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旅行是心灵的阅读,但不实际走出去,去感受,还是无法体会旅行的实际感觉,旅行的好处就是,人走得远了,见的多了,整个人就会变的很通透,气质谈吐都会跟着变化,我们活着都有梦想,有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当我清楚地给自己定位以后,发现也只能有一个目标可以去实现,那就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不管是通过读书还是旅行,我得让自己拥有处理好生活的一地鸡毛的能力,更加从容,淡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真心欣赏那些见过世面的人,许多让我们感到抓狂的事情,在见过世面的人眼里,显得那样平淡,那种淡然一笑的沉稳,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带来的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强大气场,名牌化妆品和服饰可以使一个人的外在看上去很有魅力,但一个人内在散发出的迷人气质,却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
人们只有在意识到这个世界如此之大的时候,才会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只有在接近知识边缘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懂得的只是冰山一角,只有客观地看待周遭一切事物的时候,才会对生活生发出敬畏之心,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会理解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有以谦卑的心与每个人相处的时候才会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才会接纳每个人的不足,因为我们本身也不完美,只有我们愿意拓宽自己的视野,打开狭隘的心胸才会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只看到他们的举动,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每个人都一样,我们今天的样子,就是我们过往所有经历加起来的总和,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也许我身边的环境和钱包里的人民币不允许我出去旅行,但我可以以别的方式来探索这个世界,人的一生,就是探索世界与认识自己的过程,许多地方,我没有去过,许多领域,我没有接触过,许多美食,我没有品尝过,很庆幸毕业后,我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心志,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情,虽然读书不多,但却依然拥有学习的态度,喜欢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所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