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二】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曾国藩做事有恒心,那么他的逆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十分注重人格修炼,善于慎独。
慎独是什么意思呢?慎,指的是谨慎、小心,独,是独自的意思。就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也严格约束自己。曾国藩就说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小心,那心里就会很安稳。我们每个人自我修炼的方法,最难的就是要养心,而养心最难的,就是要慎独了。
有一天夜里,曾国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自己非常羡慕。早上醒来以后,觉得自己有贪念,反思自己居然会把贪念带到梦里,对自己批评了一番。这天中午和朋友吃饭,朋友说有个人这几天也意外发了一笔财,心里又非常羡慕。后来曾国藩在日记里,说自己很卑鄙、贪念很重。夜里做梦,早上已经对自己批评过了,到了中午,这个念头又被勾起了。他一再告诫自己要慎独。
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啊,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的什么,又没人知道,何必这么自己为难自己呢?这种想法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是,面对别人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回去了以后,其实心里一大堆想法。那是不是我们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了,就不会影响我们呢?
其实不是的。虽然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把想法跟别人说,但是这些想法会影响我们自己。比如曾国藩梦见别人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如果他没有去反省自己有贪念,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梦而已嘛,那下一次他听说别人有意外之财的时候,心里难免就会被唤起贪念。如果不慎独,那不贪的原则慢慢就会松动,可能下一次,别人要送礼,要你行方便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犹豫,犹豫几次,原则也就不是原则了。
所以慎独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怎么面对自己,怎么要求自己的。如果独自一人的时候,平时的原则就都抛弃了,那你的原则,可能就只是在社交场的演习,不是真正的原则。
除了慎独,曾国藩还常常自我反省,思考哪里做的不好,怎么改进。
清朝道光十二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曾国藩和父亲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
这是年过四十的父亲第十七次踏入考场,而曾国藩也考了快十年,因为屡屡失败,这对父子在乡村成为了笑柄,是一对“名人”。
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首先是辛苦。去赶考时要带的东西,加起来有二三十斤重,每次都得背着篮子徒步往返六七百里。
其次是屈辱,考场对读书人毫不尊重,考试前各种搜身,考试的房间也是狭窄低矮,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看榜时名落孙山的打击,还有他人的嘲笑和讥讽。
这一次,父亲终于考中了秀才,而曾国藩不仅落了榜,还被主考官批评了,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这一下,曾国藩不光在乡村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
这对曾国藩刺激极大,这是他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被当众批评。回家之后,他一头钻进书房里,自我反省这么多年考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自己太笨了。连续考六次都没有成功,这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和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解决自己雄心和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要破釜沉舟,再一次发奋,挽回自己的颜面。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又一次踏上了科举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我们知道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小时候甚至有点笨,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业。
有一次,曾国藩在和父母的书信中,反思和朋友郑小珊之间结了仇怨,是自己不近人情,那天夜里,就跑到郑小珊家里去“登门谢罪”。彻夜长聊以后,两个人都宽心多了,过了四天又请郑小珊吃饭,最后和好如初。
这样的习惯非常难得。很多人都是,来了事情就应对,事情过去了也不再反思。很多自己成长的养分都白白浪费掉了,很多可以挽回的关系也都遗失了。如果曾国藩没有选择自我反省、审视过去,那可能和郑小珊之间的隔阂一直都不会消解。郑小珊也会觉得自己很受伤,也不会来找曾国藩。曾国藩这样自我反思一下,发现是自己不近人情的缘故,重新去向朋友道歉,敞开心扉聊天,双方的友谊不仅能持续,两个人对彼此的性格和深层次的了解,都会更多一些。
曾国藩给儿子的信里,也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家子能够勤劳敬爱,就算在乱世里,也会有兴旺发达的气象;一个人如果能勤劳敬爱,就算是很笨的人,也会有贤人智者的风范。我一辈子就是在勤劳、敬爱上少了功夫。今天谆谆教诲儿子、弟弟、侄子们,最好时刻遵守。曾国藩的这些总结,可以说是对他人生经历高度的总结,也是家族里难得的财富。
慎独是什么意思呢?慎,指的是谨慎、小心,独,是独自的意思。就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也严格约束自己。曾国藩就说过:“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非常谨慎小心,那心里就会很安稳。我们每个人自我修炼的方法,最难的就是要养心,而养心最难的,就是要慎独了。
有一天夜里,曾国藩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自己非常羡慕。早上醒来以后,觉得自己有贪念,反思自己居然会把贪念带到梦里,对自己批评了一番。这天中午和朋友吃饭,朋友说有个人这几天也意外发了一笔财,心里又非常羡慕。后来曾国藩在日记里,说自己很卑鄙、贪念很重。夜里做梦,早上已经对自己批评过了,到了中午,这个念头又被勾起了。他一再告诫自己要慎独。
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啊,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的什么,又没人知道,何必这么自己为难自己呢?这种想法非常常见,大部分人都是,面对别人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回去了以后,其实心里一大堆想法。那是不是我们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别人就不知道了,就不会影响我们呢?
其实不是的。虽然我们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把想法跟别人说,但是这些想法会影响我们自己。比如曾国藩梦见别人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如果他没有去反省自己有贪念,觉得这不过就是一个梦而已嘛,那下一次他听说别人有意外之财的时候,心里难免就会被唤起贪念。如果不慎独,那不贪的原则慢慢就会松动,可能下一次,别人要送礼,要你行方便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犹豫,犹豫几次,原则也就不是原则了。
所以慎独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怎么面对自己,怎么要求自己的。如果独自一人的时候,平时的原则就都抛弃了,那你的原则,可能就只是在社交场的演习,不是真正的原则。
除了慎独,曾国藩还常常自我反省,思考哪里做的不好,怎么改进。
清朝道光十二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曾国藩和父亲第六次并肩去考秀才。
这是年过四十的父亲第十七次踏入考场,而曾国藩也考了快十年,因为屡屡失败,这对父子在乡村成为了笑柄,是一对“名人”。
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首先是辛苦。去赶考时要带的东西,加起来有二三十斤重,每次都得背着篮子徒步往返六七百里。
其次是屈辱,考场对读书人毫不尊重,考试前各种搜身,考试的房间也是狭窄低矮,而最痛苦的,莫过于看榜时名落孙山的打击,还有他人的嘲笑和讥讽。
这一次,父亲终于考中了秀才,而曾国藩不仅落了榜,还被主考官批评了,考卷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这一下,曾国藩不光在乡村出了名,还在全省出了名。
这对曾国藩刺激极大,这是他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被当众批评。回家之后,他一头钻进书房里,自我反省这么多年考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自己太笨了。连续考六次都没有成功,这让曾国藩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和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解决自己雄心和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他要破釜沉舟,再一次发奋,挽回自己的颜面。
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看来看去,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那么,接下来,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功夫。
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又一次踏上了科举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曾国藩果然中了秀才。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紧接着,他又中了举人。
我们知道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小时候甚至有点笨,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业。
有一次,曾国藩在和父母的书信中,反思和朋友郑小珊之间结了仇怨,是自己不近人情,那天夜里,就跑到郑小珊家里去“登门谢罪”。彻夜长聊以后,两个人都宽心多了,过了四天又请郑小珊吃饭,最后和好如初。
这样的习惯非常难得。很多人都是,来了事情就应对,事情过去了也不再反思。很多自己成长的养分都白白浪费掉了,很多可以挽回的关系也都遗失了。如果曾国藩没有选择自我反省、审视过去,那可能和郑小珊之间的隔阂一直都不会消解。郑小珊也会觉得自己很受伤,也不会来找曾国藩。曾国藩这样自我反思一下,发现是自己不近人情的缘故,重新去向朋友道歉,敞开心扉聊天,双方的友谊不仅能持续,两个人对彼此的性格和深层次的了解,都会更多一些。
曾国藩给儿子的信里,也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一家子能够勤劳敬爱,就算在乱世里,也会有兴旺发达的气象;一个人如果能勤劳敬爱,就算是很笨的人,也会有贤人智者的风范。我一辈子就是在勤劳、敬爱上少了功夫。今天谆谆教诲儿子、弟弟、侄子们,最好时刻遵守。曾国藩的这些总结,可以说是对他人生经历高度的总结,也是家族里难得的财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