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小学生沉迷网络?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学期开学伊始,河北秦皇岛一学校“免费碎手机”举措在网民中引发广泛关注。其实,近年来有关学校和老师砸手机的新闻层出不穷,从2020年3月江苏一高中老师砸学生手机开始,到2021年4月河南信阳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 手机似乎成了“洪水猛兽”。
关于“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规章和法律都有明确规定。早在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2021年,教育部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这是首次将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但这些法律法规要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太容易。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每天超4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可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4.9%,这也使得孩子使用手机成为各方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解决好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孩子、家长、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五方形成合力,但目前的困难是,漏洞时有出现。对政府部门来说,应该说近年来出台相关措施的力度相当大。对网络和游戏企业来说,接受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对孩子来说,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和家长的教导,但有不少孩子其实很难做到,钻了各方的“空子”。对家长来说,一方面难以做到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有时甚至将一部手机丢给孩子以“换来清净”;另一方面一味依赖学校,认为只要学校出台规定孩子就会遵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对学校来说,在处理学生手机问题上或许过于简单粗暴,教育和管理方法未必得当。虽然学校和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意,甚至家长对砸手机这样的举措也表示支持,但客观地讲,即使砸掉手机,对少数孩子来说也未必能起到惩罚和教育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小小的手机已经成为少数孩子成长路
关于“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规章和法律都有明确规定。早在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2021年,教育部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这是首次将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但这些法律法规要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太容易。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每天超4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可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4.9%,这也使得孩子使用手机成为各方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解决好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孩子、家长、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五方形成合力,但目前的困难是,漏洞时有出现。对政府部门来说,应该说近年来出台相关措施的力度相当大。对网络和游戏企业来说,接受监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对孩子来说,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和家长的教导,但有不少孩子其实很难做到,钻了各方的“空子”。对家长来说,一方面难以做到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有时甚至将一部手机丢给孩子以“换来清净”;另一方面一味依赖学校,认为只要学校出台规定孩子就会遵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对学校来说,在处理学生手机问题上或许过于简单粗暴,教育和管理方法未必得当。虽然学校和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意,甚至家长对砸手机这样的举措也表示支持,但客观地讲,即使砸掉手机,对少数孩子来说也未必能起到惩罚和教育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小小的手机已经成为少数孩子成长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