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想让一部电影变成老少皆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_丝逆袭”这样的桥段。大圣归来,则是多了一个曲折,说的是一个神变成_丝,然后再逆袭成功,归位为神的故事。《西游记》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的三种属性:妖性(鬼性)、人性、神性。最近我们的两部颇有人气的电影都涉及到这个主题(另一部是《捉妖记》)这个世界上没有神话,所有的神话,说的其实都是人间。你可以把妖魔鬼怪和神仙圣佛都看成是人的不同的状态就可以了。妖魔鬼怪总的来说产生条件都有些相似,那就是他们的幼年生存条件比较差。比如孙悟空是典型的无父无母,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孤儿,连自己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他的出身还算不错,是女娲补天的材料,但却是剩余的废料,也就是相当于大家族的私生子了。妖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他们获取爱的途径没有那么容易。妖精是怎么养成的:妖的悖论在于想用妖的方式成为人妖的术更多的是指向关系: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白骨精(小三的原型)。妖的任务就是成为正常的人,但他们的方式却是非人的,比如要吃唐僧肉,唐僧肉的象征是什么?唐僧是一个纯洁的人,他善良又仁爱,很有慈悲心,而且还很完美。吃掉唐僧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个重大的满足:一个是我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平静、仁爱的慈悲的被爱的感觉;一个是我可以像他一样完美无缺。前者意味着温暖,后者意味着完整。而一个幼年关系比较艰险的人最渴望的就是这两者。他缺少母爱,缺少一份对他的脆弱和无助的慈悲之爱,缺失这份接纳和共情;同时他也缺少一种完整的贯通的感觉,他必须以碎片的方式活着。比如他必须学习非常好,赢得所有人的认同,但他却不能想象自己万一失业了,万一没办法这么优秀了,一旦他对别人没有价值了,他是否还可以得到同样的爱。他不能像唐僧那样,敢于将自己的脆弱呈现于危险中,即使是他有法力神通的三个徒儿的保护,他还是屡屡涉险,但他依然敢于呈现他的初心。他对自己的脆弱的接纳,对所想要的目标的稳定和坚定的追求,都是妖们想要拥有的。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体的不足,他们无法拥有稳定的连贯的自我,也无法拥有长久的稳定的关系,他们和人的关系总的来说就是攫取与被攫取的关系。邓文迪就是这样的代表,她拥有非常的妖气,可以征服默多克这样的男人,但她的主题依然是依附于他人,因为妖的原型往往都是很小的婴儿,他们终其一生发展的能力,无非是吸奶的能力。所以神话中的妖精都是要吸取人的精华,就像是邓文迪这样的吸取他人的方式,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对她的。比如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女孩,对她来说生命中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获取他人的怜爱,那么相对来说她要牺牲的就是可以自然的呈现的一面,因为她如果不管不顾,她不能放心他人可以接纳她,因为她的世界没有真正的信任可言,因为当她呈现自己的脆弱的一面的时候,周围的环境没有给她好的回馈。如果你小时候考试不好,妈妈就要把你的书包扔到门外,然后威胁你,下次考砸,被扔掉的就是你。当你考好的时候,她就笑逐颜开,给你做最好吃的,温柔地对你说话,你还怎么能相信这个世界不是相互利用和剥削的关系?因为你的存在的条件实在太残酷了。没有好的成绩单,你就是灰姑娘,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破抹布。这样的小孩必须成为妖,她就把这个世界当口香糖来咀嚼,可是她吸来吸去,最终想要的,无非还是想要:无条件的温暖的爱,和一种完整的作为一个人的感觉。妖的下场都不会很好,因为一旦进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你就离开了人的世界,你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得不到来自一个人的爱。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和妖最大的区别在于两点:1人没有妖术,所以人没有妖那么多才华,比如一个顺利长大的女孩可能不需要发展额外的读心术,也不需要发展那么多蛊惑术,她就是如实地做自己,所以妖总能有神奇的能力抓住人心,但她们最差的就是持久战。因为妖最大的目的无非不是和人发展成人的关系,他们只是披着成人面具的小孩而已,他们想要的是母婴关系——吸血=吸奶。他们在本质上,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因为他们从小就有母爱缺失,如果一个人母爱不足,这就像是一辆车邮箱不满还要漫游世界一样,如果他们还要施展各种耗能的神迹,那么他们的能量很容易被耗尽,所以他们会有不稳定的关系,就像是你的花园里的花都是从别人家花园里拔下来的花枝组成一样,它们是没有自己的生命力的。那么说得再深一些,一个人之所以变得妖化,是因为他们的幼年存在遭到重大危机,让他们没法相信自己的父母是愿意他出生,对他的存在拥有足够的意义赋予。一个人曾悲哀地告诉我,他宁愿自己的父母天天在他耳边唠叨,因为这起码证明妈妈是在意他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生下他来。如果他的哥哥没有一度病危,让人担心他活不下去,他这个“备胎”还会不会被生出来?每个妖精,都有一个不堪回首的幼年。最糟糕的童年莫过于妈妈告诉你,我是多么后悔生出你来,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负累。当然很多妈妈不会这么说,但如果这个妈妈对于自己做妈妈是不接受的,可能就会传递出对孩子的这种恨,这种恨如果直接表达出来还好,最怕的是不直接表达出来。于是一切的痛苦都在潜意识层面进行了,这就意味着一个孩子总是觉得妈妈的爱是有些虚假和空洞,总有一种暗流涌动。所有的妖都来自父母的阴影之中,一个家庭中的那些没有阳光照拂之处就是孩子的妖性萌发之所。2.人没有妖术,所以就必须面对自己的脆弱。妖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应对那些脆弱。在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会把那些看上去弱的婴儿杀死,而且从孩子5岁的时候就进行淘汰制——你随时都可能在搏斗中被同伴杀死。如果我们的精神层面也像斯巴达式的残酷,那么一个人的脆弱被暴露之时往往就是他的死期。但一个人却永远都是有一个脆弱的肉身,他们比妖强大的在于他们的精神生活中,父母养育的环境中,脆弱是可以被接受的。而柔软和温暖则恰恰是妖们最爱的。所以为什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为什么那么多妖都爱书生,不光是因为这书就是书生写的,更因为在情感世界中,百无一用的书生恰恰在爱方面是最吸引妖精们——他们居然可以接受自己的无能,而且也最懂得最柔软脆弱的情感。他们的诗歌就是最吸引那些经历了一次次残酷斗争的妖们的最动人的催眠曲。因为他们懂得,懂得妖们自己都无法懂得的自己。他们最接近妖们想要的父母——妖精的人生的主题不是妖术的修炼,而是如何散掉它们的功力,成为一个人。一个人和一个妖最大区别,就是一颗人心。拥有了共情自我和共情他人的能力,这就是人。所以妖为什么结局往往不好,因为它们是南辕北辙的。它们的法术越高,越说明它们越远离人类的范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