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病原体?

 我来答
懂啦APP
高粉答主

2019-11-1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9万
采纳率:44%
帮助的人:4932万
展开全部

一分钟了解病原体

科院小百科
推荐于2019-08-06 · 科院小百科团队,欢迎大家加入!
科院小百科
采纳数:157 获赞数:29061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微生物病原体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扩展资料:

病原体研究研究内容:

病原体或毒素的毒力、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涉及病原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病原体的地方流行性,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可用性。

选择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提供指导。其中包括有关实验室危害的特殊信息,以及推荐采取的实际操作的保护措施,它们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室相关性疾病感染的危险性。

包括符合下列一条或多条标准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对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实验室人员具有危害(如乙肝病毒、结核杆菌);引起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包括没有文献证明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如外来的虫媒病毒);或者感染的后果严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病原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angku201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665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978万
展开全部

1.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如肠道菌群(大肠杆菌等)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因而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称它们为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病原体)。机体遭病原体侵袭后是否发病,一方面固然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和侵入数量的多寡。一般地,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尤其是致病性较弱的病原体,需较大的数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数微生物致病性相当强,轻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2.相关知识

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中,有些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有些则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艾滋病的病原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就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而肺结核的病原体就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对于操作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者为动物研究选择一个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是:病原体或毒素的毒力、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涉及病原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病原体的地方流行性,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可用性。选择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提供指导。其中包括有关实验室危害的特殊信息,以及推荐采取的实际操作的保护措施,它们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室相关性疾病感染的危险性。包括符合下列一条或多条标准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对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实验室人员具有危害(如乙肝病毒、结核杆菌);引起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包括没有文献证明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如外来的虫媒病毒);或者感染的后果严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休闲娱乐助手之星M
2020-12-02 · TA获得超过53.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3.2万
展开全部

病原体(pathogens)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蠕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扩展资料: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衣包裹核酸构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朊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分子,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类脑组织慢性海绵体变性,如疯牛病及人类的库鲁病。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由裸露的DNA盘绕形成原始核质,没有核膜和细胞器,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属于广义的细菌范畴。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包括真菌、原虫等。此类微生物具有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及引起皮肤病的霉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原微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病原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枚高阳蒯玛
2019-11-18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729万
展开全部
病原体
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如肠道菌群(大肠杆菌等)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因而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称它们为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病原体)。机体遭病原体侵袭后是否发病,一方面固然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和侵入数量的多寡。一般地,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尤其是致病性较弱的病原体,需较大的数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数微生物致病性相当强,轻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