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状态我是否有心理疾病
其实,我也一度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比如以前很喜欢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很无所谓很不感兴趣了。如果一件事情影响到了我如果我没把它解决掉,我就会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下去。遇到一点点...
其实 ,我也一度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 。 比如以前很喜欢的东西在现在看来很无所谓很不感兴趣了。如果一件事情影响到了我如果我没把它解决掉,我就会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下去。遇到一点点的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很激动的大发雷霆。心明明不坏,但看到谁都觉得跟自己有仇没有好态度,态度非常恶劣。 每天都会吵架,特别喜欢看社会与法的杀人案 ,不管有案件发生有多惨,完全没一点感觉。比如同情,恐惧,感动等等。我很想问问大家,这是个什么情况。。。。。。
在我看来,每天这样并没有让我觉得很轻松,很开心。恰恰相反很烦躁不安,我都是有孩子有老公的人了,哪里有心情这样装酷啊!而且是谁都说不得我一句,我觉得应该这么就必须这么做,谁也不能说,一说我就激动,接着就是吵架。好累啊。。。。。今天,我很重很重的说了自己的奶奶,她一句话都没回。。。。纠结啊! 展开
在我看来,每天这样并没有让我觉得很轻松,很开心。恰恰相反很烦躁不安,我都是有孩子有老公的人了,哪里有心情这样装酷啊!而且是谁都说不得我一句,我觉得应该这么就必须这么做,谁也不能说,一说我就激动,接着就是吵架。好累啊。。。。。今天,我很重很重的说了自己的奶奶,她一句话都没回。。。。纠结啊! 展开
4个回答
2013-06-24
展开全部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
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
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
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
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
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
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
,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
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
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
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
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
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
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
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
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
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
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
;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
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
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
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
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
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
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
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
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
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
,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
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
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
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
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
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
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
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
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
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
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
,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
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
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
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
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
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
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
,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
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
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
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
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
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
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
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
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
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
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
;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
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
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
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
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
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
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
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
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
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
,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
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
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
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
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
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
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
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
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
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
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
,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展开全部
你的行为大部分人都有
相反。你的问题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凡事习惯钻牛角尖想太多,太纠结
不要理这些问题它们自然就不成问题。
相反。你的问题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凡事习惯钻牛角尖想太多,太纠结
不要理这些问题它们自然就不成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方法改变的,与内心进行沟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