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法污泥投加量怎么计算

如题,生物膜法污泥投加量怎么计算????????... 如题,生物膜法污泥投加量怎么计算???????? 展开
 我来答
生活类答题小能手
高能答主

2019-08-25 · 专注生活类答题,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类答题小能手
采纳数:1645 获赞数:2956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根据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温消化的投配率以5%~8%为宜,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即消化时间为12.5~20d,在此消化时间内产气量可达到产气总量的90%。

投配率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污泥消化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投配率是消化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投配率过高,可能影响产甲烷菌的正常生理代谢,反应器内脂肪酸可能积累,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投配率过低,污泥消化较完全,产气率较高,消化工艺容积大,基建费用增高。

扩展资料

生物膜法的这些新工艺和新设备,与原有以碎石为填料的生物滤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供氧充分,传质条件好。

2、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小。

3、采用轻质填料以后构筑物轻巧、填料表面积较大。

4、设备处理能力大,处理效果好。

5、不生长灰蝇,气味小,卫生条件较好。特别是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固着生长,能够和介质中的有机物浓度形成动平衡,故可应用于低浓度污水的深度处理。近年来,国内外用生物膜法作为对生物处理构筑物出水的补充处理进行了不少研究。生物膜法用于含氨氮(包括有机氮)污水的硝化、脱氮,获得了很好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膜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污泥投配率

天健创新
2024-09-20 广告
天健创新监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641)创立于 2002 年,是长期专注于水系统传感器和监测仪表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通过水质传感器和数据服务,为水行业提供先进实用的监测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悬浮物、浊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天健创新提供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9-12
展开全部
这是个氧化沟的,你看看有没有帮助吧
(1)污泥接种途径
针对污水处理厂项目现状与周边环境,采用接种培养方法。接种污泥采用附近周边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饼或自行培养均可。
(2)培养方案
根据活性污泥工艺特点和实际情况,如进厂污水量较少,可以先培养一组氧化沟,待系统正常运行后,利用剩余污泥管道系统,将污泥排入另外一组氧化沟,实现互相接种,从而使得整个污水厂得以正常运行。如进厂污水量较大,可同时对两组氧化沟进行培养。
(3)所需接种污泥泥量
城北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有两组。单组有效池容为18647m3。按1.0Kg干泥/m3污水量投加干泥,每个系列需要18647Kg干污泥。接种的污泥含水率为约80%,则两组氧化沟共需要投加186.5吨脱水后的泥饼。
(4)培养方法和驯化方法
实行间断进水闷曝和连续进水动态接种培养相结合方法来培养活性污泥。首次运行,必须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使其逐步淘汰不相适应的微生物。为了加速污泥培养,缩短开车时间,采用接种间断进水闷曝、连续进水动态培养和连续不断投加污泥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接种闷曝
①依次开启氧化沟进水手动和电动阀门,向氧化沟内进水;水深控制4.3m左右;
②开启表曝机,向氧化沟曝气并混合;
③开启潜水推流器,使污水在池内做环形流动,让氧化沟中的污水和污泥更好的混合;
④关闭进水阀门,向氧化沟均匀注入接种污泥,直到池内污泥浓度达到1.0g/l左右,连续闷曝24小时以上;
⑤每4小时取样,化验池内COD、N、P指标,及时监测池内COD、N、P浓度;
⑥接种一天以后,及时取样镜检,观察氧化沟内菌种和结构的变化及生长情况;
⑦当池内COD少于20mg/l时,闷曝结束进入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一般来讲,接种闷曝时间很短,一般只有2--5天。进行连续进水动态培养时,污泥培养时间较长,有时可能出现污泥浓度变化大,甚至不增长和污泥堆积情况。因此需要勤观察,勤检查,及时控制各项工艺指标,大致可分为以下步聚:
①当接种闷曝后也就是池内COD≤20mg/l以下时,开启预处理系统连续向氧化沟进水,并将出水堰调整到设计高度,泥水混合物经过管道进入二沉池沉淀出水;
②在氧化沟缺氧段处,继续投加污泥,与进水混合,实现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③取样分析化验各池COD变化及N、P变化。
④及时分析监测氧化沟内污泥浓度、池内COD去除率和N、P、DO大小。污泥浓度达4.0g/l,污泥培养基本结束。
⑤每8小时镜检一次,观察各池微生物及生长情况。当氧化沟出现钟虫或等枝虫等时污泥培养结束。
污泥驯化
①在污泥培养成功后,正式进污水,加大污泥负荷,每2天递增0.1,逐渐加大负荷。
②不断取样分析化验,观察各池COD去除率和各池COD变化,N、P、DO变化。
③每一天镜检1次,观察生物相变化情况。
④当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4000mg/L,污泥达设计负荷,污泥驯化基本结束,进入试运行阶段。
追问
谢谢啊,你的回答很详细,我提高悬赏分,只是有没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的??
追答
生物膜的培养 

  生物膜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

  1.静态培养

  所谓的静态培养是: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触时间,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由于造纸废水营养单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底物。首先将接种污泥50m3(5%生化有效体积)和废水按1:1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内,再泵入20%~40%生化体积的生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清水贮满池子开始曝气培养。生化池内填料的堆放体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35%~40%。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24h,静置2h后排掉反应器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再将配制好的混合液加入重复操作,6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2.动态培养

  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4小时,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以后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经过20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以开始连续小水量工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平均应控制在2~4mg/l之间,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randSlamgreat
推荐于2017-09-0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05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1)污泥接种途径
针对污水处理厂项目现状与周边环境,采用接种培养方法。接种污泥采用附近周边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饼或自行培养均可。
(2)培养方案
根据活性污泥工艺特点和实际情况,如进厂污水量较少,可以先培养一组氧化沟,待系统正常运行后,利用剩余污泥管道系统,将污泥排入另外一组氧化沟,实现互相接种,从而使得整个污水厂得以正常运行。如进厂污水量较大,可同时对两组氧化沟进行培养。
(3)所需接种污泥泥量
城北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有两组。单组有效池容为18647m3。按1.0Kg干泥/m3污水量投加干泥,每个系列需要18647Kg干污泥。接种的污泥含水率为约80%,则两组氧化沟共需要投加186.5吨脱水后的泥饼。
(4)培养方法和驯化方法
实行间断进水闷曝和连续进水动态接种培养相结合方法来培养活性污泥。首次运行,必须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使其逐步淘汰不相适应的微生物。为了加速污泥培养,缩短开车时间,采用接种间断进水闷曝、连续进水动态培养和连续不断投加污泥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接种闷曝
①依次开启氧化沟进水手动和电动阀门,向氧化沟内进水;水深控制4.3m左右;
②开启表曝机,向氧化沟曝气并混合;
③开启潜水推流器,使污水在池内做环形流动,让氧化沟中的污水和污泥更好的混合;
④关闭进水阀门,向氧化沟均匀注入接种污泥,直到池内污泥浓度达到1.0g/l左右,连续闷曝24小时以上;
⑤每4小时取样,化验池内COD、N、P指标,及时监测池内COD、N、P浓度;
⑥接种一天以后,及时取样镜检,观察氧化沟内菌种和结构的变化及生长情况;
⑦当池内COD少于20mg/l时,闷曝结束进入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一般来讲,接种闷曝时间很短,一般只有2--5天。进行连续进水动态培养时,污泥培养时间较长,有时可能出现污泥浓度变化大,甚至不增长和污泥堆积情况。因此需要勤观察,勤检查,及时控制各项工艺指标,大致可分为以下步聚:
①当接种闷曝后也就是池内COD≤20mg/l以下时,开启预处理系统连续向氧化沟进水,并将出水堰调整到设计高度,泥水混合物经过管道进入二沉池沉淀出水;
②在氧化沟缺氧段处,继续投加污泥,与进水混合,实现连续进水动态培养。
③取样分析化验各池COD变化及N、P变化。
④及时分析监测氧化沟内污泥浓度、池内COD去除率和N、P、DO大小。污泥浓度达4.0g/l,污泥培养基本结束。
⑤每8小时镜检一次,观察各池微生物及生长情况。当氧化沟出现钟虫或等枝虫等时污泥培养结束。
污泥驯化
①在污泥培养成功后,正式进污水,加大污泥负荷,每2天递增0.1,逐渐加大负荷。
②不断取样分析化验,观察各池COD去除率和各池COD变化,N、P、DO变化。
③每一天镜检1次,观察生物相变化情况。
④当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4000mg/L,污泥达设计负荷,污泥驯化基本结束,进入试运行阶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