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造型师能把明星风格逆袭自己却穿得一言难尽?

 我来答
青琉璃17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108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3万
展开全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这个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明星造型师通常都没有明星穿得好看?


或者说明星造型师的很多造型,在大众看来, 甚至连好品味的素人水准 都达不到...


他们似乎总是奇奇怪怪、潮土潮土的让人看不懂。


比如去年因为Elie Saab高定事件,进入大众视野的造型师 闵锐 。他给明星们设计的造型是这样的:



景甜宣传《司藤》的扫楼造型

许魏洲参加春晚

童谣参加《三十而已》发布会



但是他自己呢,却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比闵锐名气更大的造型师 刘璐 ,也是这样。 她设计的明星私服跟她自己的私服,几乎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这是明星们:



成名作——小黄鸭

姚晨

周笔畅



无一例外的干净利落、简洁精致。


但是她自己呢,却总是花花绿绿、姹紫嫣红。 从头到脚,有数不清的重点和层次:





大头、大脸、五五分,不仅一点都不忌讳,甚至还通通大大方方地露出来给大家看。





还有给欧阳娜娜、金晨、宋佳等做过造型的 伦思博


他的作品是这样的:





但他本人,是这样的:





一眼看上去,全身都写满了“不合时宜”。 遇到刻薄的路人,甚至还会给出,“丑人多作怪”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究其原因,或许就像美国作家、文化批评家弗兰·勒博维茨(Fran Lebowitz)说得那样:


“如果你美,你就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但天然美人万里挑一,大多数人都是不美的,需要个人风格”。


作为离明星最近,见惯了漂亮面孔和玲珑身材的明星造型师们,想必会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基因不够、风格来凑 ,就成为了素人“奇袭”美人,争取关注度的一种策略。


所以我们能看到,张韶涵的造型师 张家衣 ,对于自己的 “潮骚风格” 所引起的讨论,回应到:


“反正都是丑啊,就不要硬装美女了。”





索性大胆做自己,露胸、露腿、露肩、露肚皮、露后背,想穿什么穿什么。 没有了扮美的包袱,反而给人一种自信不羁的感觉。





除此之外,要充分解释造型师 “作品与自我差异极大” 的这个现象,我们还需要了解 专业造型师、设计师与素人,在外型审美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上的不同。


屏蔽掉那些高不可攀、神神秘秘的 时尚 营销话术,正是它,构建起了素人与专业人士之间, 看上去难以跨越的理解障碍 。





比如对于素人来说,造型着装通常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功能性的,如防寒保暖;二是修饰身体线条,增加外型魅力。


对于外型的思考,也不外乎就是在 “怎么穿保暖/凉快”、“怎么穿好看,显腿长、显腰细” 上打转,不太会产生其他想法。





但对于造型师和设计师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衣服在她们眼里,并不仅仅是素人眼里的“裤子”、“连衣裙”、“西装外套”,更是 “一堆以包裹身体为目的的材料的有机组合”。





在设计师的眼里,人们之所以习惯穿着各种棉麻毛、丝绸、人造纤维制成的衣服。 只是因为它们相比于泡沫板、瓦楞纸、卫生纸、塑料布等,更让我们感到舒适,而不是后者天然缺乏“成为衣服”的可能性。



设计师Valesk Jasso Collado使用金属、泡沫、乳胶制作的概念服装



同理,造型在造型师和设计师的眼里,也不仅仅是上装、下装、内搭、配饰等的组合,而是 “让这个人呈现出某种特质的方式”。


特质既可以是优雅的、也可以是猥琐的,可以是高贵的、也可以是低俗的。





造型可以是吸引人的,也可以是讨人厌的,没有造型也是一种造型。不是像素人习惯性认为的那样, “造型一定要是美的、取悦眼睛的。”





这样的认知习惯,极大地拓宽并加深了设计师、造型师们对于造型本质的认识。于是顺理成章地让他们拥有了,远比素人高的造型接受度。


既然都是衣服,那作为男性的闵锐,穿穿女装又有什么不可以。





三十多岁的刘璐,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小女孩,又妨碍了谁呢?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造型,在某些时候的确会有哗众取宠、标榜专业身份的成分。但大体上,都还是他们 独特的审美逻辑,自然产出的结果。





除了对“造型是什么”的理解有差异之外。大众与造型师、设计师对于 “造型能够做什么” ,也存在着十分不同的期待。


比如刘璐就在采访里说:


“ 时尚 不过是浮在我作品表面的东西,首先我其实是想讲一个故事”。


“造型师的工作,不过就是在用图片讲故事。”





众所周知的,三宅一生也着力于把服装当作是某种沟通媒介。


“当我看到衣服破旧时,我们的沟通就完成了。”





可见,素人与造型师、设计师的差异,并不仅仅在于双方对于色彩、搭配敏感度的不同。


更关键的,还是在于 大家对服装、造型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就存在有巨大的分歧 。



三宅一生经典的“一布到底”(A Pieace of Cloth)



除此之外, 与绘画、雕塑、电影不同,服装造型审美的 社会 性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以为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造型风格,实际上并不是。


仔细体会的话,就会发现。


在穿衣镜前注视我们的眼光 ,除了自己,其实还有老板、同事、客户、下属、同学、朋友、父母、伴侣,明星以及各种 时尚 达人、穿搭博主……





作为 社会 人的我们,很少或者几乎不会, 仅仅让自己的眼光、感受、思考和价值观 ,来决定我们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


比如乌克兰网红Katie Westwood的“妈见打”发色:



喜欢吗?喜欢。敢染吗?不敢染。



这正是我们与那些 “风格家” (stylist通常被翻译为造型师)们,最根本的区别。


就拿刚才提到过的,今年因为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Pretend It’s a City),走入国内观众视野的文化观察家弗兰·勒博维茨(Fran Lebowitz)来说。





生于1950年的她, 从二十岁起就抛弃了少女服装,开始穿着宽大的西装外套+直筒牛仔裤+牛仔靴,直到今天。


五十年来,让她以反 时尚 的方式,成为了一名备受 时尚 人士追捧的风格icon。





在她的美学里, 让自己感觉良好,是一切好风格的前提。 (Feeling good about an outfit is the point at which that outfit finally becomes good.)


“人们应该去找到那些,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感到舒适的服装,然后好好对待它们。”





“在谈论风格之前,人们应该先学会关心一些事情,以及保养那些吸引我们的服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会知道什么对于我们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用后即弃的。”



花样不多,但通常都有非常好的质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 一个人的风格应该是向内寻找的,而不是向外。


弗兰·勒博维茨如工人阶级一样朴实的牛仔裤,插在胸袋里佯装胸针的亮色皮手套:





弗朗索瓦·哈迪俏皮的报童帽,以及坚持不涂胭脂、不涂口红的妆容:





于佩尔在红毯上穿了二十年的阿玛尼燕尾服:





甚至乔布斯的三宅一生高领黑毛衣:





马克·扎克伯格的阿迪达斯拖鞋:





都在告诉我们, 时尚 单品、服装,理应是一个人精神特质、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而不是反过来,让我们因为自己不够像“衣架子”而难过。


因此在风格显现之前, 我们会需要一个不断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了解你自己”并不只是知道你是苹果型身材还是梨型身材、是肩宽还是腰长, 还应当包括你的性格特质、行事风格和你的向往。


如果你是沉静的,那俏皮的南法小妞风再好看,也与你正在摸索的风格无关。





如果你是热情的,那黑白灰棕的性冷淡风,就绝对属于“避雷”的范畴。


如果你是雷厉风行、强调竞争的,浪漫拖沓的文艺风即便再有腔调,也不会让你有“回家”的感觉。





只有明确了这些, 搭配技巧、配色知识才能真正为你的风格美添砖加瓦。


否则,学习了一大堆造型技巧,费尽心机所能达到的, 也不过是“穿得好看”而已,与风格无关。 而穿得好看,永远都是小头长身基因王者的天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