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合集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合集,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1
(1)情绪方面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 。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 。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生理方面。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成长我们只做参谋
青春期,对孩子的人格取向、心理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出现叛逆思想。作为父母,要怎么去引导青春期孩子的成长呢?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对孩子越来越看不惯了:不讲文明礼貌,个性张狂随意、一味装酷扮靓、经常荒疏学业等等,结果除了满肚子恨铁不成钢的不满,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郁闷。
如今,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就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被称为“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同伴的影响往往超越了父母的权威。
但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仍旧把子女当作“小孩子”,包办代替,独断专行,而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速度大大超越过去,向父母们提出种种新的挑战。
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帮助他们解除青春期的种种烦恼,父母们就要用对待青年、成人的态度,来引导少男少女明确自己“准青年”的身份,父母应尽早放手,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的“成长参谋”,让孩子对面临的各种问题,学会独立地思考,自觉地积极行动。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长的小树,有顽强的生命力,要给它充足的阳光、空气、营养和水分,这就是理解;但他们精力旺盛,充满梦想和愿望,可能长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时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树干的笔直和树冠的丰满,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点点”,就可以做一个好园丁,抓住这青春加速成长的关键期。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最新一期的台湾《康健》杂志撰文介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员杰伊吉德通过研究发现,为什么孩子在 中学教育 阶段总是缺乏学习主动性。
他用13年时间扫描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脑,结果表明,孩子们大脑中负责组织想法、权衡行动的前额叶皮质区还未发育完全。因此,许多青少年无法预见行为的后果,如无法明白今天的好成绩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于是,由于缺乏内在激励机制,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就变弱了。自然,为人父母者不能替孩子读书,惟一能做的就是教导他们把学习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连接起来,学会从内心寻找激励自我的动机。
让孩子自订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米歇尔?惠特尼在《孩子,你开窍了》中建议,让孩子想想长期和短期目标,试着让他们自己订计划。不过,惠特尼建议,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成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兴趣,建立好习惯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工作到忘我,时间过得飞快而愉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从小就体会过为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因此,让孩子从爱好出发,如让喜欢解数学题的孩子多做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主动去体味这种感觉了。
理解孩子的强项和弱项
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但英文成绩优秀,家长不要强求他们把两门功课都学好,而应该抱着“优势更优,弱势成绩平平就好”的想法。正像有位老师为了鼓励那些有美术特长的孩子,让他们正面感受到被喜爱、被信赖,于是就在家中挂满了这些孩子的图画,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同时,这位老师还经常赞赏这些孩子将来一定会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去发挥优势,此外,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弱项太差,同样会拼命学习。
提高高三孩子的学习欲望
如何能让高三的孩子提高学习的欲望呢?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目标视觉化。
比如说你要考某个大学,你可以搜索到这所学校的图片看看,或者亲自到这个学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气氛,在脑海想象自己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的场景、感觉。这种直观化的目标和模拟想象会不断的给你补充动力,挖掘你的潜能,让你坚持到最后。
也许有的同学会怀疑这个办法的有效性,我们不妨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身体游戏。请你起立,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两臂平举。现在请往左转,手指往外与手臂成一直线,当身体转到极限时,请在手指指到的墙壁某处,用眼睛标定一个记号,然后反转身体,恢复原状。此刻请你闭上眼,在脑海里浮现自己转身的画面,不过在画面里你转的角度要比刚才转得更大。
这种模拟想象做个两三次后,请睁开眼,实际转一次,看看跟第一次转得有何差异。是不是转得比先前更大呢?我相信一定是的,因为你在脑海里所做的突破先前限制的想象,在身体上就产生了新的状态,得到了优于第一次的结果。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当某件事情摆在面前的时候,尤其是重复了无数遍的事情,比如背单词,书还没捧起来,你就已经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你不立刻行动,你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你的不良情绪做斗争。这样你就会失去学习的欲望。
人的积极性会使一切都动起来。积极性导致行动,行动也能逐渐强化积极性,从而积累起冲劲,而冲劲对于迈向成功是无价之宝。比如,你是否想过,要防止一个静止的火车头滑动,所需力量是多么小?你只需在每个驱动轮前面放一块一英寸厚的木头,这火车头就动不了。但同一个火车头如果以每小时60 英里的速度行驶,就可以撞穿一堵5 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积极主动,立刻行动的人也是这样。人一旦行动起来,就能克服难以想象的障碍。如果你厌恶背单词,就请在你计划的时间内举起书本,一次把它记下来,解决掉它,消灭它。
或许以上方法不能完全提高高三孩子的学习欲望,但至少可以减轻孩子对于考试的恐惧和负担。
青少年应学会坚强
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并没能进入学校采访,也没见到那个跳楼的学生。据知情的学生说,那个同学之所以跳楼,是因为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书,一时想不开才做出傻事的。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上面看出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灵是多么的脆弱。因此,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据心理专家介绍,在中学教育阶段,一些青少年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选择轻生,这属于心理疾病。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因为精神压力大而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看似那些不起眼的不开心,也许对一个青少年来讲,对他的影响是很长远的。
专家们还提醒说,家长和老师跟学生接触最多,因此他们和孩子沟通的状况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目前正是中考、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家长老师们一定要多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高考失利)在短期内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后再提到当年的高考失利,他们也许会感触很深。高考失利地性格的形成,性格里的自信心的形成,影响非常远。
中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做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心理素质正常的人,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身极其周围的的客观环境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和处理,使之在生活环境中不段增长才干,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生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获得,学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方法:
〈1〉正确对待自己,不过分。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都应有符合实际的评价。评价过低,就会缺乏信心,工作缺乏勇气和胆量,情绪消极低沉,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当然,自我评价过高也不利身心健康。心高气盛,总想做一番大事业,由于对自己估计不足,失败在所难免,几经挫折会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使自己远离群众,处于孤独无援的处境,会加重心理负担。
〈2〉正确对待别人,善交友。良好的日记关系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群体之中,工作需要别人支持,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失望需要别人理解,喜悦心情也要有人共同分享才能体验到快乐,忧愁和苦闷也需在朋友间进行倾诉才感到舒畅,所以,要想身心健康必须善交朋友。
〈3〉正确对待环境,能适应。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的普遍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能适应环境不段变化者为心理健康。新同学到新的环境(学校),没进入的时候很陌生,特别是生活秩序有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些变化要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适应。我们同学的环境变化有时较多,更需要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有人能在熟悉的、书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而一旦变化束手无策,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健康和工作。
〈4〉正确对待工作(学习)、荣誉,不自满。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才能品尝到生活的乐趣,假如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增加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工作(学习)中受到表扬,做出贡献就可以得到奖励,但在荣誉面前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谦受益,满招损是心理健康者的格言,把荣誉当作动力,可以轻装前进,把荣誉当作包袱形成压力和负担则有损健康。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2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有人把嫉妒说成一种根本的、普通的、强烈的心理现象,心理工定义说:嫉妒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感觉,是忍着痛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的一种倾向。它产生在当现时的和期望的各种关系受到威胁之时,是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的矛盾的情感。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他(她),他(她)却从不去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去损害别人和社会利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6、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据调查,厌学学生在中学生中高达50、14%,其中初二最高,达66.18%。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7、早恋问题
所谓早恋,指青少年中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着的恋爱现象。判断是否早恋的依据大致有两点: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8、迷恋网络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中学生迷恋网络的问题,有的中学生自制能力很差他们走进网络就走不出来了,就会迷恋上网络,比如说,我的一个表弟,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迷恋上了网络,呆在网吧里几天几夜都不出来,学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来在一个很隐蔽的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疯了似的,直上网吧跑,最后只好辍学在家。
9、“追星”问题
当五彩的追光辉映着荧屏、舞台上富于青春生机活力的歌星、舞星、影星,以及体星、作家等成功者的身影时,一双双发自内心的崇拜目光,也在紧跟不舍地随着这些“星级”人物的身影,这成为青少年文化现象之一——“追星族”的涌现和“青春偶像热”的掀起。中学生的追星现象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很明显了,我曾经在我们镇中学初中一年级教育实习,下课的时候与同学们聊天,同学们都围着我问我喜欢哪个歌星、哪个笑星等等。
10、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受个体的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和其他身心因素制约的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一听说要考试就紧张起来,考前睡不好觉,考试时出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现象,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据调查,在中学生中,对考试具有明显的焦虑症状约占11.18%。严重的考试焦虑不仅对学习具有极大的危害,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潜在威胁。
11、情绪方面的问题
表现为: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但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容易冲动,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也可能为一点点小事而灰心丧气。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放任的情绪往往又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由于中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上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以致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妨碍了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违反校规,触犯法律。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之所以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对事有许多不合理的信念。导致我们不愉快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看法。
12、学业不良问题
学业不良现象在学校中是很普遍的,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未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离教学的基本要求尚有一段差距。一般来说成绩极差的学生,其学业显然是不良的。这类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也叫“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看重分数,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习不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时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光,为什么学生却如此痛苦呢?把学习的结果简单地用分数来评价,我们不得不把学习看作获取分数的一次竞赛,在竞赛中注定大多数是失败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痛苦,因而也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这不能不让人痛心。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着最敏感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一些不自觉的行为,一些未在意的话语,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性心理障碍以及一些神经症的症状问题。解决方法:先对各自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通过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类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过大。
学习方面
(一)、厌学问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二)、学习疲劳问题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连续紧张学习后由于身心过度疲劳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它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前者指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后者指的是情绪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等现象。
(三)、偏科偏科是指学生喜欢的科目就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也较好;不喜欢的科目就厌恶放弃,成绩越来越差。形成偏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学科的好恶不同。二是老师的影响。三是错误观念的影响。
(四)、考试焦虑问题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性适应障碍。
二、解决方法:
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l)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
(4)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制作、体育活动、交谊活动、兴趣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举办家长学校联合学习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与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因此,我们主张要重视教育家长,应在各校普遍开设家长学校,系统地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
二、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疲劳,厌学等问题。
三、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四、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