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专题:为啥孩子上了小学,却交不到朋友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如果过渡良好,对于儿童的人际交往、自信心、情绪管理,以及日后的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
倘若过渡过程并不顺利,便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儿童的幼升小一直是广大父母较为关注的成长阶段。如今已是盛夏七月,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一批新的小宝贝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我们总结了之前部分家长向我们咨询的案例,以及部分社交媒体上“幼升小”家长的担忧,并尝试以一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呈现给各位读者,希望这些案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能为您带来帮助。
1、家长视角:
孩子上了小学,人也变得沉默了很多,都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交流了;
放学回家就想着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想着写作业;
做什么事情都不专注,老师讲的课也听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呢?
小学生该做的事他基本上都做不到,好在上学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
2、孩子视角:
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上学,什么都变了,我很好奇在新学校会有哪些好玩的呢?
这里的小朋友好多啊,但我都不认识,乐乐和小雅为什么不来这里上学呢?
为什么要写作业?我以前上学都不用写啊;
为什么要坐在凳子上这么长时间?老师上课怎么不带我们做游戏了?我不想听老师讲课;
书上的小猫画的真像,我也要画一画!
这里有很多新的玩具,我很喜欢下课去玩那个大滑梯,这比以前玩的大好多呢!
放学了终于见到妈妈啦!但是妈妈非要让我写作业,我不想写,也不会写;
妈妈都不怎么问我学校里有趣的事了,就只会让我写作业,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我很想交朋友,但是我不认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和他们玩,我好孤独啊
……
情商关注点:适应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规则感;专注力;独立性
3、情商分析
01、环境的改变
幼儿园以游戏开发智力、强化动手能力、学习简单技能为主,而小学则将知识学习放在首位。
每日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了转变,一时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
02、课堂要求的改变
幼儿园的课堂范围比较轻松,孩子们不会穿产生束缚的感觉;而小学便出现了诸多规则、纪律,对孩子的言行形成了一定的限制。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孩子们开始承担学习任务,随之而来的便是父母注意力的转移——从关注孩子的生活转移到了关注孩子的学业。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
03、生活节奏的改变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非常简单,多半以游戏为主,每天过得轻松而惬意;
小学的学业进程成为主要的生活节奏,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活动。
一天的课堂时间有限,却被压缩成了诸多时间段,相比幼儿园,节奏感实在太快。
04、孩子主观意识的改变
在幼儿园阶段,不管是玩游戏、做任务,孩子都处在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状态中。
一些老师希望传递给孩子的小技能、好习惯养成方式都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但小学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要依靠老师的教授推动,还需要孩子自身的主观努力。
从无需“意识努力”的状态到需要主观努力才能获得知识技能的状态,这是一个意识层面的转变。
这项转变的历程一般不会太顺利,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05、师生比例的改变
小学班级比幼儿园班级的人数要多,每班人数平均多出10人左右。
虽然学生人数增多了,但是师生比例反而下降了。
幼儿园老师一般会配备两名老师,外加一位保育员,老师和保育员会注重孩子的生活与人际引导,一般情况下可以确保关注到每一位孩子。
但小学班级的师生比例相比幼儿园下降了,且老师一般是上课就来,下课即走。即便学生有问题,例如上厕所、饿了、与同学发生摩擦了……都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此会诱发孩子缺乏依靠和安全感的慌乱感。
06、人际关系的改变
因为同学人数增多,能够交流的对象也相应多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人际摩擦。
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会增加孩子的受挫经历,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人都存在自我保护行为,尤其是孩子。而自我保护的普遍表现就是自我封闭,即把自己“藏”在角落里,信奉“不走出去就不会受伤”的想法,孤独感便就此产生。
这样一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愈发糟糕,甚至影响日后的人际发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些孩子所面临的的挑战呢?
01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活需要孩子掌握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因此,父母可以效仿学校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安排有规律的作息。
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和孩子一起经营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与孩子互相督促。
与孩子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孩子一起体验独立穿衣、刷牙、洗脸、洗袜子、整理房间。
告诉孩子“你是有能力的”,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引导孩子收获能力感。
02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
小学校园会产生更多的规则,孩子也许会不适应。因此,生活中要给孩子梳理规则意识。
比如,餐前便后要洗手、红灯停绿灯行、马路上靠右走、公共游乐设施要轮流、承担自己应该和有能力做到的责任等等。
要告诉孩子,这些规则不是为了要约束你,而是你长大了,有责任了,有能力了,可以遵守并做好这些事情。
03 、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提前向孩子描述小学生活——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与孩子交流小学的学习环境。
告诉孩子:小学校园不如幼儿园轻松,但这代表着你正在长大,我相信你能够勇敢的面对挑战,并且可以成功的战胜它!
04 、引导孩子寻找对于小学校园的兴趣
想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首先要引导孩子接纳小学生活。
我们可以每天请孩子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引导孩子说出在学校里的愉快经历。
通过语言的期待、向往,帮助孩子强化这些愉快经历,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产生——小学生活是愉快的认知。
05、 学会鼓励孩子
帮助孩子发现自身上小学之后的积极转变,有针对性地表扬孩子。
鼓励孩子继续强化自身的优势,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
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以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06、 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和孩子玩一些集体游戏,比如:如何加入集体,如何开始一个对话,分享的技巧等等。
然后带着孩子做尽可能多的练习,并且帮助孩子在学校里交几个好朋友,让孩子在人际上有成功体验。
结语:看到这里,各位家长朋友觉得对您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有帮助吗?如果您觉得我们分享的内容还不错的话,欢迎转发收藏,或者您也可以把自己一些“小妙招”分享到评论区,您的转发、收藏、评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过渡良好,对于儿童的人际交往、自信心、情绪管理,以及日后的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
倘若过渡过程并不顺利,便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性格养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儿童的幼升小一直是广大父母较为关注的成长阶段。如今已是盛夏七月,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一批新的小宝贝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我们总结了之前部分家长向我们咨询的案例,以及部分社交媒体上“幼升小”家长的担忧,并尝试以一种新颖的阅读方式呈现给各位读者,希望这些案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能为您带来帮助。
1、家长视角:
孩子上了小学,人也变得沉默了很多,都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交流了;
放学回家就想着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想着写作业;
做什么事情都不专注,老师讲的课也听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呢?
小学生该做的事他基本上都做不到,好在上学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
2、孩子视角:
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上学,什么都变了,我很好奇在新学校会有哪些好玩的呢?
这里的小朋友好多啊,但我都不认识,乐乐和小雅为什么不来这里上学呢?
为什么要写作业?我以前上学都不用写啊;
为什么要坐在凳子上这么长时间?老师上课怎么不带我们做游戏了?我不想听老师讲课;
书上的小猫画的真像,我也要画一画!
这里有很多新的玩具,我很喜欢下课去玩那个大滑梯,这比以前玩的大好多呢!
放学了终于见到妈妈啦!但是妈妈非要让我写作业,我不想写,也不会写;
妈妈都不怎么问我学校里有趣的事了,就只会让我写作业,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我很想交朋友,但是我不认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和他们玩,我好孤独啊
……
情商关注点:适应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规则感;专注力;独立性
3、情商分析
01、环境的改变
幼儿园以游戏开发智力、强化动手能力、学习简单技能为主,而小学则将知识学习放在首位。
每日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发生了转变,一时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
02、课堂要求的改变
幼儿园的课堂范围比较轻松,孩子们不会穿产生束缚的感觉;而小学便出现了诸多规则、纪律,对孩子的言行形成了一定的限制。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孩子们开始承担学习任务,随之而来的便是父母注意力的转移——从关注孩子的生活转移到了关注孩子的学业。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
03、生活节奏的改变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非常简单,多半以游戏为主,每天过得轻松而惬意;
小学的学业进程成为主要的生活节奏,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活动。
一天的课堂时间有限,却被压缩成了诸多时间段,相比幼儿园,节奏感实在太快。
04、孩子主观意识的改变
在幼儿园阶段,不管是玩游戏、做任务,孩子都处在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状态中。
一些老师希望传递给孩子的小技能、好习惯养成方式都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但小学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要依靠老师的教授推动,还需要孩子自身的主观努力。
从无需“意识努力”的状态到需要主观努力才能获得知识技能的状态,这是一个意识层面的转变。
这项转变的历程一般不会太顺利,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05、师生比例的改变
小学班级比幼儿园班级的人数要多,每班人数平均多出10人左右。
虽然学生人数增多了,但是师生比例反而下降了。
幼儿园老师一般会配备两名老师,外加一位保育员,老师和保育员会注重孩子的生活与人际引导,一般情况下可以确保关注到每一位孩子。
但小学班级的师生比例相比幼儿园下降了,且老师一般是上课就来,下课即走。即便学生有问题,例如上厕所、饿了、与同学发生摩擦了……都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就此会诱发孩子缺乏依靠和安全感的慌乱感。
06、人际关系的改变
因为同学人数增多,能够交流的对象也相应多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人际摩擦。
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会增加孩子的受挫经历,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每个人都存在自我保护行为,尤其是孩子。而自我保护的普遍表现就是自我封闭,即把自己“藏”在角落里,信奉“不走出去就不会受伤”的想法,孤独感便就此产生。
这样一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愈发糟糕,甚至影响日后的人际发展。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些孩子所面临的的挑战呢?
01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活需要孩子掌握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因此,父母可以效仿学校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安排有规律的作息。
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和孩子一起经营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并与孩子互相督促。
与孩子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孩子一起体验独立穿衣、刷牙、洗脸、洗袜子、整理房间。
告诉孩子“你是有能力的”,在鼓励孩子的同时,引导孩子收获能力感。
02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
小学校园会产生更多的规则,孩子也许会不适应。因此,生活中要给孩子梳理规则意识。
比如,餐前便后要洗手、红灯停绿灯行、马路上靠右走、公共游乐设施要轮流、承担自己应该和有能力做到的责任等等。
要告诉孩子,这些规则不是为了要约束你,而是你长大了,有责任了,有能力了,可以遵守并做好这些事情。
03 、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提前向孩子描述小学生活——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与孩子交流小学的学习环境。
告诉孩子:小学校园不如幼儿园轻松,但这代表着你正在长大,我相信你能够勇敢的面对挑战,并且可以成功的战胜它!
04 、引导孩子寻找对于小学校园的兴趣
想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首先要引导孩子接纳小学生活。
我们可以每天请孩子分享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引导孩子说出在学校里的愉快经历。
通过语言的期待、向往,帮助孩子强化这些愉快经历,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产生——小学生活是愉快的认知。
05、 学会鼓励孩子
帮助孩子发现自身上小学之后的积极转变,有针对性地表扬孩子。
鼓励孩子继续强化自身的优势,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
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以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06、 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和孩子玩一些集体游戏,比如:如何加入集体,如何开始一个对话,分享的技巧等等。
然后带着孩子做尽可能多的练习,并且帮助孩子在学校里交几个好朋友,让孩子在人际上有成功体验。
结语:看到这里,各位家长朋友觉得对您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有帮助吗?如果您觉得我们分享的内容还不错的话,欢迎转发收藏,或者您也可以把自己一些“小妙招”分享到评论区,您的转发、收藏、评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