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孤独

 我来答
呆萌小怪兽17
2022-06-03 · TA获得超过913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96.7万
展开全部
婚姻中的孤独是一个很有感觉的话题,下面这些文字是摘自曾奇峰工作室旗下的一篇投稿,我觉得很受启发。从之前的对外找原因,开始思考自身身上的原因。今天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先发出来,后面再找时间写自己的感悟。

婚姻中的孤独感,是不少人共有的体验。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被囚禁在四周无人的黑暗里,令人绝望。

在亲密关系里尝过孤独滋味的人,会问,为什么明明有伴侣,还会时常感到只身一人?为什么表达了对亲密的需要,还是有空洞无法被填满?为什么难以得到被关系包裹着的踏实感和归属感?就像冬夜里,缺少一床温暖的棉被。

如果亲密关系是绵软且有力的怀抱,伴侣们就是渴望着被拥入怀抱的孩子。亲密关系既能帮助伴侣们修复各自早年的伤痛,也能激活人们在生命早期被卡住的与关系有关的创伤。

是修复还是再创伤,要看婚姻是如何运转的。大部分人在潜意识中都会把婚姻关系当做修复创伤的容器,让过去的创伤在现在的关系中呈现,等待被修复。这种状态里,更多的是事与愿违。

就像婚姻中的孤独感,它并不是现在关系的产物,而是婴儿和母亲的关系在今天的重复。当一个人越能在关系里,越不会感到孤独。我们都知道,孤独是一种失去连接的状态。如果婚姻关系变成了母婴共生的关系,就会引起强烈而高频的孤独感。

共生看起来是高浓度的在一起的关系状态。但共生的本质是,婴儿感到和妈妈是一体的,没有分化成两个独立的人。关系的本质是我与你。我能确认我是一个主体,也能把你视为一个不同于我的别人。这样的两个人才能构建真实的关系。我对你的爱和恨,就是对你的。而共生状态是,我把你当成我的一部分,我对你的爱恨,其实是对自己的。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能量投注到别人身上,这就是一个有客体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无法把能量投注到别人身上,就会撤回投注在自己身上,形成原始自恋。有客体的心理状态,是和人能建立关系的核心。而原始自恋,是无法和他人有关系,也就无法和他人有连接感。

婚姻中的共生状态,就是一方无法把另一方感知为不同于自己的别人。最典型的表现是,强烈的需要伴侣符合自己的想象,不能容受差异。并且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

你对我的理解,要让我感到被理解。

你对我的在意,要让我感到被在意。

你对我的关心,要让我感到被关心。

你对我的重视,要让我感到被重视。

这种对伴侣的高需求,就是婴儿在早期对妈妈的需求。婴儿无法理解妈妈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事情。因为婴儿在早期,无法把妈妈当成独立的别人。随着足够的满足和恰当的挫折的共同作用,婴儿逐渐意识到,妈妈并不总是自己想的那样,就形成了妈妈是妈妈,我是我的区分功能,也就是分化。

在婚姻中,如果一方或者双方的心理状态经常退回到共生水平,就会感到非常孤独。因为本质上,在他们的心理层面,他们并没有身处在关系里。

不过现实的婚姻是存在的,伴侣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就能为在婚姻中的人,提供可发展可修复的机会。走出共生,完成分化,真正地和伴侣建立连接。

这种修复的可能,需要启动个人的自我疗愈的动力和行动,部分地放下让婚姻、让伴侣来疗愈自己的执着,才能在黑夜里静候曙光。修复的核心也是,增加对自己在关系中的反应的觉知,减少破坏性的反应,能够转化为促进行的反应当然是最好的。

在有问题的婚姻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既然你理解不了我,那我就收回对你的期待;

既然你不在意我,那我就离你远一些;

既然有你和没你一样,那我就当你是空气;

这依然是母婴关系的重复。当婴儿投注了能量在母亲身上,母亲无法接收到,也无法给予婴儿它所需要的回应,婴儿就会感到绝望,将投注不出去的能量撤回到自己身上,和母亲切断连接。

修复的发生,需要相同的剧情,不同的演法来实现。如果一个人重复了过去的关系,也重复过去对关系的反应,那么就只能在创伤中停滞。

关系里总会有挫折,但如果能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婴儿,就会在觉察中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受力。如果太认同自己的婴儿性,就很难耐受不如意,放大痛苦,重温过去。一旦从伴侣身上撤回能量,就切断了和伴侣的关系。这种断裂感,就是人们所说的,婚姻中的孤独感。

很多时候,关系中的挫折,让人感到像过不去的坎儿,都是无法意识到自己太多的认同了婴儿性。婴儿以结果定义母亲,成人以过程定义伴侣。

如果你尝试理解过我,虽然理解不达我意,我也能感受到你尝试过;如果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为之;如果我想吃苹果,你给梨,给的不对,但也给了;如果我说得够清楚了,你还是听不懂;如果我正在难过,而你却视而不见;如果我说我爱你,你却说肉麻,我知道这些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有一些关系的困难。

这是一种能够区分自己和对方的成人状态。越能将自己与他人区分,越不会感到孤独。

婚姻提供了一个场,能让人在其中练习区分我和你,学习分化。我们甚至需要在婚姻中体验到一些孤独感,来帮助我们学习分化。感到孤独,不过是分化的代价。

一旦我们太恐惧孤独,就会想方设法拒绝体验到它,就失去了成为独立的自己的机会。就像在婚姻中的人们,为了回避孤独感,拼力控制伴侣,以求让他们符合自己的期待,然而待在共生状态里,依然感到孤独。少有人能在该分化的时候顺利度过。过去的重复会一再发生。孤独感,是人存在的影子,是我们的一部分,人因为有它而完整。因为恐惧,想要将孤独与自己分割,再扔出去,会制造更强烈的孤独。

从存在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人的一生中,必定有些经历和体验,无法分享。在有些时候,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你是谁,这种独立于世界,独立于他人以外的体验,可能让人感到就像正在消亡。

然而,也正是这种坠入无边无际的黑暗,类似于失去连接的体验,让人有一次次的机会面对消亡感,甚至是空无感。也正是在可怕的空无感中,能体认到自己并不是婴儿,并不会因为没有母亲而崩解。穿越过黑暗,自我依然活着,我们才能安心地成长为独立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