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怎样发明的?
展开全部
古筝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发明的。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扩展资料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等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筝
暂无可考证的发明者,只能知道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扩展资料: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两千多年。
古筝是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发明的人名叫蒙恬,是一个武将
986
暂无可考证的发明者,只能知道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扩展资料: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两千多年。
古筝是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发明的人名叫蒙恬,是一个武将
986
展开全部
古筝的由来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今陕西一带), 史称秦筝。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周遍不少地区。中国古筝艺术从文献上看,最早在《史记·李斯列传》中便提到“击筑弹筝”,这是第一次出现“筝”字,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筝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l 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二人争瑟,而产生了“筝”,仅是传说而已。l 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筝,即“弹筝博髀”和“退弹筝而取韶虞”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l 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关于筝的命名,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这几种说法,以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较合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根据记载,古筝没有具体的发明者,只有发明的时间。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记载。
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