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什么理性战胜感性,一般都是反过来成立的多

 我来答
京斯年0GZ
2022-06-25 · TA获得超过62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8.5万
展开全部

全文 2133 字 | 建议阅读 4 分钟
你一定听到过这些话——

是啊,我们是有多容易就发脾气啊,是有多忍不住,特别是在比较亲近的人面前。

你一定有过忍不住的时候,可你常常又在想,这样乱发脾气不对,应该控制,可每每都是忍不住,即便知道这样不好。

忍不住是现代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心情不好,判断失误,买买买没有抢到的情况下。

可实际上,还有多少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忍不住?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忍不住的,别人说我们的缺点,我们容易忍不住;别人说我们能力不足,我们容易忍不住.......

说得我们非要当一个忍者一样,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之所以常常都忍不住,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感性才是更多时候的主宰。

因为我们有复杂的情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容易情绪而影响思考判断,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理性思考没有很好的转化为感性的立即反应,那么自然很多时候都是会忍不住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非要忍?

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忍,或者说,做好一件事,正确面对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压抑理性。

理性更多的时候是需要长期的打磨,然后,增加到感性里的立即反应,所谓——思维的训练——就是这样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太多时候,都认为遇见重大时刻,都是理性在起作用,就是没有理解自己是从远古的时候进化而来的生物。

远古,要是我们还有时间理性思考,早都被大型动物给吃掉了,还有时间思考?

而立即做出本能反应才是正确的动作。

而感性是我们面对真实情景的真实能力,只不过我们平时从来都认为感性不好,理性最好,一味强调理性而不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而打磨理性是为了给感性服务的,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让理性在关键时刻战胜感性,而是讲理想训练到感性里。

这样我们才能忍得住,因为平时训练了,而不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忍不住。

比如,当我们的观念里认为对人对事自己都是自己忍,自然就会有极限的概念。

而这正是理性应该是能够战胜感性,压制感性的思维体现,而不是理性和感性可以融合的思维模式。

进而就出现了,我们以为自己常常很理性,其实只不过是用感性不断战胜理性,理性时常压制感性的情况。

换句话说,有的人认为感性不好,理性好,或者反过来,理性不好,感性好。

其实就是因为这样错误的思维模式让自己,每每遇见事情都是忍不住的,因为内心深处一直都是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要么理性胜利,要么感性胜利,总要打倒一个才行。

事实上,我们的感性和理性是思维的一体两面,现在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其实可能没有什么感性和理性是对立的,而是一种对待不同的情景而出现的,快速反应和长期反应。

两种思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而转换的办法就是通过刻意练习。

比如,在篮球场上打球的运动员,很多动作是平时大量练习习得的,而在比赛时直接就是用出来了,而不是在比赛时还要思考,这样运球对不对,那样奔跑接球对不对。

换句话说,现实中的普通人,大多数人都是很少有想过要打磨自己的原则,更没有让原则变成一种无意识的动作。

这里的原则可以看成是平时理性打磨的行动,而变成无意识的动作,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这个动作应对场景时而被触发。

这和我们平时要忍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而人体的机制本就是有希望即时反馈,希望立即得到结果的机制,同样也有一套长期训练转化成即时反馈的机制。

比如说,学任何一门外语,最开始,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单次,语法,练习口语,听力,到最后,就是为了能够顺畅的说出来,而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理性和感性思维融合的绝佳例子。

只不过,我们偏爱及时反馈,不管对错,而不是长期的正确反馈。

导致了我们认为理性要压制感性,这样就不会犯错,而实际上真正的运行机制却是另一套。

所以,当我们出现所谓的感性战胜理性的时刻,我们要停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

首先,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忍不住。

用合适的方式和态度对待一件事就好,而不是忍。忍不住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说明我们根本没有接受感性和理性的存在。

其次,打磨适合自己的原则。

要用的时候,就能很好的使用了,这不只是运动员才有的能力,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只是很少被发现的能力而已。

最后,正视反馈。

好的反馈和不好的反馈都应该正确面对。一旦我们正确的面对反馈,知道了感性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或者理性也没有训练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看看我们给自己的反馈是什么,是为了压制理性,还是为了压制感性?

多一点科学研究的精神,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

而不是当别人说什么,或者自己说什么的时候,就认为一定是什么,很可能,这时,已经掉入陷阱了。

而且观点要及时纠正,随事实而不断调整,理性也好,感性也好,都是我们不能去除掉的生理机制,如果我们以单一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它,最后一定也是只有单一的结果。

今天写得有点简略了,后续会针对这个再写深一点的思考。

不过,我们常常都会因为忍不住而自责或责怪别人,能够想清楚这一点的误区,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过去,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思考这个问题。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行动分享。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