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护理的注意事项

 我来答
医学生jay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26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一、肠套叠有5个症状

  1.腹痛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典型的痉挛性腹痛就诊者为90%以上。腹痛突然发生,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神志自如。多次发作后间隔缩短,间歇期嗜睡,24h以后则发作频繁度可能下降,腹痛剧烈程度也可因嗜睡而掩盖。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 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患儿常常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期发生呕吐物为粪臭性液体,此说明肠套叠引起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起病24h内可有便血出现,多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 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

  5.全身情况 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发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二、肠套叠的.护理需要注意这些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小儿肠套叠应该如何预防?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或其他

  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恰为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肠套叠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且少见重症患儿。

  阵发性哭闹、排果酱样大便和腹部触及包块的患儿要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若全身情况良好,可即刻行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空气或液体(钡剂)灌肠既是诊断也是复位方法。

  腹膜炎、肠穿孔、败血症、可疑肠坏死等均是灌肠禁忌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灌肠复位的可能性就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较之钡剂灌肠,空气灌肠具有快速安全、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射线照射时间更短等优点。因能够准确获知灌肠压力大小,故有更高成功率。特别是一旦穿孔,钡剂灌肠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已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法,复位成功率为75%~94%。若首次复位不成功,可在麻醉下再行试灌。

  复位成功后,一般需口服炭片,观察其排出情况,并告之家长,无论是灌肠还是手术,复位成功后均有复发可能。

  肠穿孔是空气灌肠最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立即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处插入一粗针头,减张排气,并行急诊手术。

  少数肠套叠有自发复位的可能。

  手术治疗:如果患儿已有休克或腹膜炎症状,或灌肠复位失败,需行剖腹探查。术前应予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术中须探查是否存在诱发肠套的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复发率为2%~20%,其中约1/3发生于首次发病当天,大多数则在6个月内复发。复发者往往没有固定套入部,同一病人可复发多次。手术复位或行肠切除者较少复发。与首次发病者比较,无手术治疗史的复发肠套叠,灌肠复位成功率几乎完全相同甚至略高。复发病人通常就诊较早,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不适和烦躁。需要注意的是,复发肠套叠应考虑存在肠道病变可能。胸腹部手术术后均有继发肠套叠可能。患儿术后出现肠梗阻表现时,往往首先使人想到绞窄性肠梗阻,因此很少在再次探查术前明确肠套叠诊断。大多术后肠套叠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平均10天左右。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小肠梗阻。术后肠套叠多为回回型,需手术复位,但无需肠切除。

   (二)预后

  婴幼儿原发性回结型肠套叠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应用灌肠复位均可治愈。如病程超过1~2天尤其是已有严重脱水、中毒或休克等症状,多需手术复位或肠切除,其病死率显著提高,达2%~5%。

   四、小儿肠套叠的偏方

   1.乳食积滞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消乳丸(《论治准绳》)加减.香附10g,神曲、麦芽各12g,陈皮、砂仁各6g,炙甘草3g.腹胀而痛者加青皮、槟榔、延胡索理气以止痛;肉、奶食所致者加焦山楂、焦神曲.

   2.温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通腑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2g,枳实9g,厚朴12g,黄连15g,二花15g.若腹胀较重加炒莱菔子;若见果酱样血便则加侧柏叶、地榆以凉血止血;若腹痛较重则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3.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15g,没药9g,当归15g,川芎15g,肉桂8g,赤芍、五灵脂、蒲黄各9g.若气滞胀痛者,加川楝子,枳壳,理气止痛;腹部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山甲片化瘀消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