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历史(现代史)的书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版)、简明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由马敏和彭南生主编,基本上是遵循目前史学界已普遍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将1840—1949年这110年的历史视为中国近代史。
本书简介:
1、上限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两件事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事件。1949年以后则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不纳入本教材的叙述范围。
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
3、“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
新中国成立至今出版的现代史的书籍比较多,但更值得推荐的是以下几本: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版)。
胡德坤,宋俭主编 /2013-08-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2、简明中国现代史 (名家代表作,摒弃“革命视角解史”,全新诠释民国史)。
欧洲著名中国学专家冯客代表作品,一部展现开放时代风度的民国史。摒弃“以革命视角解读近代史”的普遍观念,从开放的角度,全新诠释民国史。篇幅简练,内容精致,深度还原混乱、战事之外的民国气象。
(荷)冯客 (Frank,D.) 著;陈瑶译 /2016-03-01 /九州出版社。
3、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它绝非是“死读书”或“读死书”。读书方法,因人而异。而对于学者来说,“开卷有益”,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责任。
杨奎松 著 /2015-07-01 /江西人民出版社。
4、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本《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由马敏和彭南生主编,基本上是遵循目前史学界已普遍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将1840—1949年这110年的历史视为中国的近代史。
上限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两件事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事件。1949年以后则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不纳入本教材的叙述范围。
马敏,彭南生 主编 /2009-06-01 /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陈廷湘 /四川大学出版社。
学习中国历史的意义: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
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
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
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一、《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美国学者杜赞奇著,王宪明译。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虽然提供的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却内在于美国知识、理论界当前脉络当中,对其状况加以自觉批判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它们的思想历程“只有作为当代历史来进行反思才有意义”。
二、《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李立志著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短短7折时间,中国社会制度有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准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伟大转折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进行主动社会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期二是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的转换,即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本书以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为分析的入口,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建国初期这一段非同异常时期社会生活演变方面的深刻图景,着重分析了社会重建何迁和重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变迁和重建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为人们深刻认识迈入艰难探索现代化轨道中的中国提供了另一个独特视角。
三、《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是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关海庭。
全书共分十章,连同绪论和结束语,共涉及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论及一个方面,抽出既可以独立成篇,合起来又较好地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之联系和统一,具有系统性和构架的完整性。本书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也是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进行学术研究的有益尝试。
四、《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剑桥中国史》第十四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和第十五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是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J.K.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教授和西方著名的研究中“文化大革命”史的专家、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有相当权威性的代表作。
正如费正清本人在《总编辑序》中所说:“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样板。”而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的中文译者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了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五、《现代化:抗拒与变迁》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是198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S.N.艾森斯塔特。
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着重介绍、比较、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