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自然段:按照鲁镇的习俗,我和母亲回平桥村,并且给我带来了快乐。
第2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同村的小朋友不分辈分,不拘礼仪,一起玩耍。
第3自然段:我和平桥村的小朋友一起钓虾,放牛。
第4自然段:引出我所盼望看社戏。
第5自然段:我一家人想去看社戏却没预定到船只,所以很气恼。
第6自然段:我想想我的朋友看社戏时的情景。
第7自然段:我没看到社戏,很沮丧,但看过社戏的少年们来给我提议之后,让我有了看社戏的希望。
第8自然段:同去的少年都识水性。
第9自然段:得到大人的许可,我们出了门。
第10自然段:我心情舒畅地和小朋友们一起出发了。
第11自然段:去看社戏路上的幻想。
第12自然段:横笛声让我很沉静。
第13自然段:描写松柏林的样子。
第14自然段:到达赵庄,从远到近观察到戏台的情景。
第15自然段:阿发说只有远远的看社戏。
第16自然段:我们到了却没有空地停船。
第17自然段:介绍铁头老生及出场。
第18自然段:因为没有多少人看,所以演员也懈了。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社戏》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
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