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旷课的原因
大学生旷课的原因
一、大学生旷课的现状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的,然而“高校旷课族”的人数却十分可怕。有些学生旷课后又为了防止老师考勤,私下找人帮忙旷课甚至用金钱请人代课。根据调查收集的各种资料来看,偶尔旷课的学生占71%,经常旷课的学生占11%,从不旷课的学生只占18%。可见,旷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生旷课的原因分析1、对身边的人进行采访的情况:莫同学:你没有在豆瓣上看过一个帖子吗?上面说到清华有一个才子,大学四年从来没有逃过课,一直兢兢业业,但到最后,当他终于拿到了一张硕博连读的 通知书 时,他最大的遗憾竟然是自己大学四年没有逃过课,虚度了四年的光阴。你不觉得这个 故事 很令人唏嘘吗?陈同学:我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强,到了大学之后,更没有老师像高中时候那样督促我,我更加提不起劲学习了。而且我个人觉得,在大学积累自己的社会 经验 ,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比学习重要的多。所以,如果社团的活动时间跟上课的时间冲突了,我在衡量后,会考虑旷课去完成社团的活动。以上是我采访的一部分同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通过这个采访,我们可以归纳 总结 和补充得出大学生旷课的原因。
2.大学生旷课原因的归纳和总结
(1)学生因素
A.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的高考志愿填写,受家长和热门程度的影响比较大,对于专业的信息并不是很了解。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不适合自己或者对此缺乏兴趣,然后就会生出旷课的想法,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旷课的现象就越发严重,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老油条”。
B.学生对学习环境转变的消极影响。学生从中学踏入大学,学习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中学时代,我们的学习环境单纯,学习目标明确,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为考上大学做出努力。而且,在中学时代,我们的学习会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学习进度紧凑。但是,到了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下子变得宽松,比起中学时代的约束学习,大学时代的学习更强调的是主动积极。当学生对这样的学习环境无法及时主动适应,缺乏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意识时,就会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显得不知所措,消极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并形成了散漫的习惯,往往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旷课现象随之出现。
C.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关系处理不正确。大学里面的社团多彩多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大,但是部分同学在学习和工作的天平上出现偏颇,出现了工作比学习更重要的思想偏差,出现了为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做兼职而逃掉自己的专业课程的现象。另外,由于大学时代,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很多同学会抗拒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沉浸在吃喝玩乐中不能自拔,因此不惜浪费掉大量的上课时间出去游玩消费,这也是造成旷课现象的重要原因。
(2)教学因素:
a.授课安排不合理。现今的教学不断改革,很多课程的学时都被很大程度的压缩,导致部分课程的信息量太大,内容太多,学生难以消化。有些课程授课内容重复,学生会觉得浪费时间。或者有些课程的内容偏难,学生听不懂,不想去听,就会生出旷课的想法。
b.考试 方法 不当。大学里很多考试,一般都是以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的笔记作为考试内容,或者是给出复习资料,没有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苦背复习资料也能考试过关,甚至要比认真学习的同学成绩更高,这样会给同学产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价值不大的错觉,助长了旷课的风气。
三、应对大学生旷课的策略
1.改革与完善专业招生和教学模式摒弃掉传统的专业招考模式,建立更加适合学生的专业招生模式。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特长和 爱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扩大大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为使学生合理地调整个人发展计划,适应在校期间的学习安排,针对教学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应大力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分制: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数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自主发展的需要。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 教育 由于许多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对于各方面的转变会表现出一定的难适应性,如果不正确引导,学生们就会出现消极反应。因此,班主任、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明白大学“60分万岁”已毫无意义,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另外,也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会兼职的关系。
3.教师不断完善及提高教学魅力课堂教学质量是由教师来体现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 教学方法 ,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单向纵深为止,让学生有思考余地,有创新的期盼。态度决定效果,只要教师 爱岗敬业 ,把教学作为人生事业来做,不仅要“传道”,还要“解惑”,关心爱护学生,以“心”吸引学生,是杜绝学生旷课行为的保障。
大学生 学习计划我步入大学已近一年,明年即将进入大二的学习,这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一切将要从零开始。为此我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对自己学习中的提出的要求,来完成我的学业。
一、学习目标要明确,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
据学校要求,大概需要7个学期未完成学业。但还要考虑到找工作的原因,应该尽可能在第7学期前把能修的学分都学满。
二、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课程中,精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抽出1小时去学习,循序渐进时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应该完成复习预习的学习计划,养成1小时学习的习惯。
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前,做好预习,有针对性的划出重点和难点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课上做好听课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认真地完成布置的作业,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跟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要按质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五、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六、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学习。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我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定期阅览,以便及时的调整自己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网路网上课件和学习管理平台的学习,及电子邮件与老师同学联系,寻求辅导和帮助。
学习的方法1、目标学习法
掌握目标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布卢姆认为只要有最佳的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都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教学内容是由许多知识点构成,由点形成线,由线完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构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因此明确目标,就要在上新课时了解本课知识点在知识网中的位置,在复习时着重从宏观中把握微观,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另外,要明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应该掌握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学习重要目标,即知识重点。有了目标能增强我们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即为了这目标我必须好好学习。
可见,明确学习目标是目标学习法的先决条件。目标学习法的核心问题,是必须形成自我测验、自我矫正,自我补救的自我约束习惯。对应教学目标编制形成性检测题,对自己进行检测,并及时地反馈评价,及时矫正和补救。
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不同,它比较具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它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加我们的信心。因此,目标学习法也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时,实现学习目标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开始,只有使大小、远近目标有机的结合,才会避免一些无效劳动的发生。
诗人的创造,哲学家的辩证,探险家的技艺——这就是组成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材料。
——季米里亚捷夫
2、问题学习法
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这既是有意学习的要求,也是发现学习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要求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的事物发生注意。它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问题学习法就是强调有意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学习法要求我们看书前,首先去看一下课文后的思考题,一边看书一边思考;同时,它还要求我们在预习时去寻找问题,以便在听课时在老师讲解该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听讲;最后,在练习时努力地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你进步的过程。
3、矛盾学习法
矛盾的观点是我们采用对比学习法的哲学依据因为我们要进行对比,首先要看对比双方是否具有相似、相近、或相对的属性,这就是可比性。对比法的最大优点在于:(1)对比记忆可以减轻我们记忆负担,相同的时间内可识记更多的内容。(2)对比学习有利于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对比学习要求我们把知识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归类,形成容易检索的程序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再现与提取,也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观中学课本,可比知识比比皆是,如政治内容中,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物质与意识、和平与发展等等;如 语文学习 中,复句与单句、设问与反问、比喻与借代、记叙与议论、实词与虚词等等;如数学学习中,小数与分数、指数与对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平行与垂直等等;如化学学习中,金属与非金属、晶体与非晶体、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酸与盐等等。对比学习法不仅可以用于同一学科内的学习,还可以进行跨学科比较,如学习政治可用语文中的 句子 分析法来分析政治概念,如在学习近现代史中的民族解放运动时,又可以利用政治有关民族的基本观点,学习自然学时,可回忆一下有关语文课本中的有关科学家的传记 文章 ,也可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进行学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4、联系学习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同周围的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此,知识之间同样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我们把联系的观点运用到学习当中,会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心理学迁移理论,知识的相似性有利于迁移的产生,迁移是一种联系的表现,而联系学习法的实质不能理解为仅仅只是一种迁移。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发的,而运用联系学习法的学习是自觉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它以坚信知识点必然存在联系为首要前提,从而有目的地去回忆、检索大脑中的信息,寻找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当然,原来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数量多少,但我们可以通过辩证思维,通过翻书、查阅、甚至是新的学习,去构建新的知识联系,并使之贮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使知识网日益扩大。这一点是迁移所不能做到的。
学习新知识就要想到旧知识,想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不能迷信权威,克服定势思维。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发挥右大脑的作用。如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护法战争发生在1917年,这四个历史事件依次间隔二年,只要记住这两个历史事件的逻辑顺序,知道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年代,就可以联想,推算出 其它 三个事件的年代。这是联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