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学习时应当保有的正确心态。
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要求人在学习过程中,要防止和克服“任务式”“被动式”的学习行为,坚持带着感情学、带着信念学;
防止和克服重过程、轻质效的学习现象,切实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过程与效果相统一;防止和克服学多学少无所谓、多学少学不要紧的学习心态,牢固树立学不好就不合格、不称职的学习观。模猜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大学习”对学习十九大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人们把握好学习的着力点和方法论,不断把学习向深处推进、向实处发力。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枣茄安排。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承载着历史的重任、人民的嘱托,应该为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机会而踌躇满志,应该为有这样光明美好的未来而激情满怀。
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出激情、学出干劲、学出本领,把对党的忠诚化作积极有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把对人民的旦岩型热爱化作矢志发展、为民造福的能力,时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战斗姿态为党工作,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牢牢把握“大学习”要求
推荐于2017-12-16
所谓学习心态,即是一种面对任何事情时(无论是好不是不好),均能以学习的态度来对待,并从中学习和进步,这样的心态,也就是空杯心态。扰饥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只学习自己认可的、喜欢的、凡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基本都会排斥,所以,学习的面就很窄。
仅有少数人能够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在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从自己和别人的自以为是中学习。三人行缓岁返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皆有我可学习的部分,这样,进步的空间就大很多,也快很多。
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雀竖教师、学校的态度等。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心理状态的方式存在,或者说,人的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以至高级神经活动等,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现实的心理状态中被包含着和被表现出来。
因此,了解自己或别人的心理生活时,直接观察到的便是在一定情境时存在的心理状态,作为了解自己或他人心理活动的指标,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直接现实性。
/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dcc7384496504fc2d46269a2"/>
扩展资料:
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
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如课堂上不愿听讲,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有时也不喜欢,甚至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构成了学生与学习之间的障碍。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心态/97840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态">百度百科--心态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学习态度"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学习态度">百度百科--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