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字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它的好坏
2013-06-26
展开全部
当前,书画收藏界已把藏品的要求提高到真、精、新层面上。“新”,比较容易理解,它指作品品相的完好如新。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清初大画家吴历作于康熙十五年的《湖天春色图》,虽历经300余年,至今仍纸本完好,墨色如新,堪为古画“新”的佳例。而“真”与“精”在书画鉴藏中,不免有人混淆,如有的人在鉴别真伪中,往往用艺术的优劣来论画的真伪。如见到某一作品画得“精”,即为其“真”,反之则认为是伪作。这种评判,在根本上有悖书画鉴定“真伪第一,优劣第二”的基本法则。
所称作品的“真”,是指该作品确实为署名者的手迹。而作品的“精”,则是对艺术成就所做出的评判。因此,两者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即“真”属客观存在,不能以主观去改变;“精”的优劣,属艺术,存在着主观上的差异,它会因鉴藏者的欣赏能力、视角、喜好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可以看出“精”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譬如,已故画家李可染曾自称“废画三千”,假如把他的“废画”归诸一般的画家,也许就堪称精品了。
然而,有些鉴藏者在以“精”为“真”中,还往往将尺幅大、画面繁密、青绿重彩、工笔双钩之类的作品当作“精”的条件,这些与过去鬻画润格中以画件尺幅的大小、画科的不同、内容繁简等论值类似。殊不知有不少作伪者就是以此来迎合这种心理,达到牟利目的。因此,在书画鉴别中以“精”为“真”的认识是颇为不当的,它不符合书画鉴别的辩证法。有关书画真伪与好坏的关系,在鉴定界历来有这样两句话:“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说明了“精”与“真”的辩证关系。
因此,从事书画鉴别,首先是辨其真伪,然后才能评其优劣。否则,如一件作品看上去画得好,但却是伪作,那么所谓的“精”也就没有了意义。又如有些作品尽管草率疏简,但确是真迹,因不“精”而认为是伪作,这也违背了客观事实。所以评判一件作品艺术上的优劣,必须在对作品真伪鉴定之后,再根据作者的特长、风格演变等作具体的考察、比较,然后作出评判。诚如谢稚柳先生在《论书画鉴别》中称:“在真的尚未判定之前,批判优劣的阶段就还未到来,两者之间的程序,批判优劣,不可能不在认识书画真伪之后。”如果将两者的程序颠倒的话,就不免会产生错误。
当然,在书画鉴定中也需要以作品的艺术水平,作为鉴定的辅助依据。鉴别真伪只有通过对作品本身的笔墨来认识,因为“绘画之至是风格,形成风格是一幅画的整体,形成画的整体是技法,形成技法的是笔墨”(谢稚柳《鉴余杂稿》)。由此可见,鉴别真伪必须从考察笔墨入手,并通过对作品的时代风格、特征等来鉴别,惟此才能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在确保“真”的前提下再来求得“精”和“新”。
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为何差异很大(作者:何小川)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笔者在艺术品评估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为什么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竟会差异很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介绍一下艺术品评估的相关知识。艺术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体现为它的艺术价值,这是专业评估师评估的重点,交换价值就是指市场价格,评估师评出艺术价值之后,按照一定程序测算出交换价值,以此定出市场参考价格。一个优秀评估师测算出来的市场参考价格,应该接近或等于正常成交价格。
根据自己评估经历,我认为同一位书画家作品之间出现价格差异,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书画作品的价格与作品的大小尺寸有关,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有大有小,在拍卖行、画廊、书画店当然售价也就不同。
其二,一个书画家的作品创作大致要经过几个时期,即学习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学习期的作品一般不被人认可,价值较低;成长期风格尚未形成,技法一般,价值也不高;成熟期风格形成、技法娴熟,价值较高,成熟期往往也是高峰期,精品和代表作皆出于此。根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艺术家一生中的作品代表作占,精品占,一般作品,应酬之作。近年来的拍卖记录显示,应酬之作仓促潦草,即使是名家所作拍买价格也不高,而同一位艺术家的精品的价格往往是其一般作品的十倍乃至数十倍。值得强调的是成熟期不等同晚年时期,一般来说是年纪愈大,技巧愈成熟,但这并不表示晚年的作品更好。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艺术家也难免受到社会动荡、家庭波折和个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谢稚柳、陆严少大家都公认他们的早期作品比晚期的更好。
其三,同一位书画家的同等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也会不同。例如,同等作品在经济发达的广州、上海一般高于郑州、合肥,而文化非常发达的北京,同等作品的价格则又会高于上海、广州。还有各地区喜好有所不同,例如,江浙和上海人喜欢海派、浙派、新金陵画派的东西,他们喜欢收藏吴昌硕、任伯年、陆俨少、黄宾虹、傅抱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首都和天津人喜欢收藏齐白石、李可染、黄胄等人的东西,广东、港澳人则喜欢“岭南画派”名家的作品。这种地区性的喜好也必然导致同等作品在不同地区价位的差异。 其四,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年代,因为人们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市场认可的价格往往也大不相同。 其五,题材的不同也会对对作品价格产生影响,如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被传媒多次报道、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价格往往不断看涨。例如,傅抱石的代表作《毛主席诗意册》以万人民币成交(曾创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其六,书画作品价格还受到爱好圈子、商业包装等因素的制约。例如,陈逸飞的画作充满着东方情韵,迎合了西方巨富们的“东方情结”,受到西方收藏界的追捧,有了高层次的目标买家,画价自然也就居高不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位艺术家,由于他的家乡和工作地的作品流传量较多,其相应的价格也低于其他地区,即所谓物以稀为贵。例如,某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在他的家乡江苏价格相对较低。此外,还有个别拍卖行炒作等非正常因素,这里就不细述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有些因素导致的价格差异是正常的,而有些因素导致的价格差异正是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书画爱好者购买书画作品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书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即艺术价值。此外,还必须懂得由于书画家不同的艺术根基,资历和功力决定了其作品的价值区别。书画作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价值的体现,名家的作品,因其知名度和艺术造诣高,其作品市价也远远高于一般书画家。当然,书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是不能完全由价格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好的作品不一定就能卖得高价,卖得高价的也有平庸之作。如果要把收藏某某书画家作品作为投资,还应当参考专业评估师对这位书画家的相关评价。
所称作品的“真”,是指该作品确实为署名者的手迹。而作品的“精”,则是对艺术成就所做出的评判。因此,两者为完全不同的概念,即“真”属客观存在,不能以主观去改变;“精”的优劣,属艺术,存在着主观上的差异,它会因鉴藏者的欣赏能力、视角、喜好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可以看出“精”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譬如,已故画家李可染曾自称“废画三千”,假如把他的“废画”归诸一般的画家,也许就堪称精品了。
然而,有些鉴藏者在以“精”为“真”中,还往往将尺幅大、画面繁密、青绿重彩、工笔双钩之类的作品当作“精”的条件,这些与过去鬻画润格中以画件尺幅的大小、画科的不同、内容繁简等论值类似。殊不知有不少作伪者就是以此来迎合这种心理,达到牟利目的。因此,在书画鉴别中以“精”为“真”的认识是颇为不当的,它不符合书画鉴别的辩证法。有关书画真伪与好坏的关系,在鉴定界历来有这样两句话:“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说明了“精”与“真”的辩证关系。
因此,从事书画鉴别,首先是辨其真伪,然后才能评其优劣。否则,如一件作品看上去画得好,但却是伪作,那么所谓的“精”也就没有了意义。又如有些作品尽管草率疏简,但确是真迹,因不“精”而认为是伪作,这也违背了客观事实。所以评判一件作品艺术上的优劣,必须在对作品真伪鉴定之后,再根据作者的特长、风格演变等作具体的考察、比较,然后作出评判。诚如谢稚柳先生在《论书画鉴别》中称:“在真的尚未判定之前,批判优劣的阶段就还未到来,两者之间的程序,批判优劣,不可能不在认识书画真伪之后。”如果将两者的程序颠倒的话,就不免会产生错误。
当然,在书画鉴定中也需要以作品的艺术水平,作为鉴定的辅助依据。鉴别真伪只有通过对作品本身的笔墨来认识,因为“绘画之至是风格,形成风格是一幅画的整体,形成画的整体是技法,形成技法的是笔墨”(谢稚柳《鉴余杂稿》)。由此可见,鉴别真伪必须从考察笔墨入手,并通过对作品的时代风格、特征等来鉴别,惟此才能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在确保“真”的前提下再来求得“精”和“新”。
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为何差异很大(作者:何小川)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笔者在艺术品评估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为什么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竟会差异很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介绍一下艺术品评估的相关知识。艺术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体现为它的艺术价值,这是专业评估师评估的重点,交换价值就是指市场价格,评估师评出艺术价值之后,按照一定程序测算出交换价值,以此定出市场参考价格。一个优秀评估师测算出来的市场参考价格,应该接近或等于正常成交价格。
根据自己评估经历,我认为同一位书画家作品之间出现价格差异,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书画作品的价格与作品的大小尺寸有关,同一位书画家的作品有大有小,在拍卖行、画廊、书画店当然售价也就不同。
其二,一个书画家的作品创作大致要经过几个时期,即学习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学习期的作品一般不被人认可,价值较低;成长期风格尚未形成,技法一般,价值也不高;成熟期风格形成、技法娴熟,价值较高,成熟期往往也是高峰期,精品和代表作皆出于此。根据专家研究分析,一个艺术家一生中的作品代表作占,精品占,一般作品,应酬之作。近年来的拍卖记录显示,应酬之作仓促潦草,即使是名家所作拍买价格也不高,而同一位艺术家的精品的价格往往是其一般作品的十倍乃至数十倍。值得强调的是成熟期不等同晚年时期,一般来说是年纪愈大,技巧愈成熟,但这并不表示晚年的作品更好。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艺术家也难免受到社会动荡、家庭波折和个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谢稚柳、陆严少大家都公认他们的早期作品比晚期的更好。
其三,同一位书画家的同等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也会不同。例如,同等作品在经济发达的广州、上海一般高于郑州、合肥,而文化非常发达的北京,同等作品的价格则又会高于上海、广州。还有各地区喜好有所不同,例如,江浙和上海人喜欢海派、浙派、新金陵画派的东西,他们喜欢收藏吴昌硕、任伯年、陆俨少、黄宾虹、傅抱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首都和天津人喜欢收藏齐白石、李可染、黄胄等人的东西,广东、港澳人则喜欢“岭南画派”名家的作品。这种地区性的喜好也必然导致同等作品在不同地区价位的差异。 其四,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年代,因为人们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市场认可的价格往往也大不相同。 其五,题材的不同也会对对作品价格产生影响,如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被传媒多次报道、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价格往往不断看涨。例如,傅抱石的代表作《毛主席诗意册》以万人民币成交(曾创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其六,书画作品价格还受到爱好圈子、商业包装等因素的制约。例如,陈逸飞的画作充满着东方情韵,迎合了西方巨富们的“东方情结”,受到西方收藏界的追捧,有了高层次的目标买家,画价自然也就居高不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位艺术家,由于他的家乡和工作地的作品流传量较多,其相应的价格也低于其他地区,即所谓物以稀为贵。例如,某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在他的家乡江苏价格相对较低。此外,还有个别拍卖行炒作等非正常因素,这里就不细述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有些因素导致的价格差异是正常的,而有些因素导致的价格差异正是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书画爱好者购买书画作品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书画艺术的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即艺术价值。此外,还必须懂得由于书画家不同的艺术根基,资历和功力决定了其作品的价值区别。书画作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价值的体现,名家的作品,因其知名度和艺术造诣高,其作品市价也远远高于一般书画家。当然,书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是不能完全由价格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好的作品不一定就能卖得高价,卖得高价的也有平庸之作。如果要把收藏某某书画家作品作为投资,还应当参考专业评估师对这位书画家的相关评价。
2013-06-26
展开全部
一是书法基本功:
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
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看内涵的语言。书法语言又包含以下4点:
第1点,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
第2点,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
第3点,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
第4点,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画鉴定方法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对一幅字画的好坏,要有辨别能力。如果待鉴字画水平极差,就不可能是名家作品,也不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不再花时间去考证其他根据。2、如果待鉴书画“有一眼”,则要仔细观察。古今书画鉴定,一般全凭目鉴,作品所有的个人风格、时代、气息也全从观察得来。大至章法、结构、行款、小至笔法、笔锋,是否仿制品,这就是关键。例如山石皱法、树木、水波、云岚、印章、纸绢、题跋、藏印等都是鉴定的细节。我们必须逐一细审,不能稍有疏忽,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但不能触摸书画本身。要注意印色。一般老印色入纸但印油已干,呈朱砂色,与现代印色有明显差别。3、找资料进行对照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任何事物,有比较才有鉴别,假恶丑是同真善美比较得来的。当然真迹相比较更好。但在没有原作者真迹时,亦可用画册或照片对比。虽然影印本无法体现原作纸绢、墨色的新旧,印泥的色泽、但用笔笔法、笔锋、印章的原摸样是看的清楚的,可作对比。4、书画鉴定人应注意积累人文历史知识。书画都有时代烙印,如画中的建筑、器物、人物衣饰、场景等都具时代特征;文字的书体格式、文字的内容也具时代特征。仿画常常在这些方面出错误。
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
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看内涵的语言。书法语言又包含以下4点:
第1点,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
第2点,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
第3点,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
第4点,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画鉴定方法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对一幅字画的好坏,要有辨别能力。如果待鉴字画水平极差,就不可能是名家作品,也不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不再花时间去考证其他根据。2、如果待鉴书画“有一眼”,则要仔细观察。古今书画鉴定,一般全凭目鉴,作品所有的个人风格、时代、气息也全从观察得来。大至章法、结构、行款、小至笔法、笔锋,是否仿制品,这就是关键。例如山石皱法、树木、水波、云岚、印章、纸绢、题跋、藏印等都是鉴定的细节。我们必须逐一细审,不能稍有疏忽,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但不能触摸书画本身。要注意印色。一般老印色入纸但印油已干,呈朱砂色,与现代印色有明显差别。3、找资料进行对照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要货比货。任何事物,有比较才有鉴别,假恶丑是同真善美比较得来的。当然真迹相比较更好。但在没有原作者真迹时,亦可用画册或照片对比。虽然影印本无法体现原作纸绢、墨色的新旧,印泥的色泽、但用笔笔法、笔锋、印章的原摸样是看的清楚的,可作对比。4、书画鉴定人应注意积累人文历史知识。书画都有时代烙印,如画中的建筑、器物、人物衣饰、场景等都具时代特征;文字的书体格式、文字的内容也具时代特征。仿画常常在这些方面出错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