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好好看看吧
文科生们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记忆方法尚未优化。毫无疑问,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文科生们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当然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简言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文科生离会学习尚有不小差距。显然,谁首先在“会学”方面取得突破,谁就更有把握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更关键的问题是,谁现在就开始行动,谁就能笑在最后。
二、学好文科必须重视的四个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
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
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要学会以小见大。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靠平时的训练。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2、听课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笔记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经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的三条基本途径
1、时间的安排
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三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叉;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
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
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文科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文科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三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靠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笔者真诚地寄语每一位高三文科生:“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便是帮助他学会自助”,我已尽力了,现在就看你的啦!
望采纳 谢谢
文科生们尚未能很好地“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记忆方法尚未优化。毫无疑问,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文科生们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当然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简言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文科生离会学习尚有不小差距。显然,谁首先在“会学”方面取得突破,谁就更有把握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更关键的问题是,谁现在就开始行动,谁就能笑在最后。
二、学好文科必须重视的四个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
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
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要学会以小见大。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靠平时的训练。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2、听课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笔记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经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的三条基本途径
1、时间的安排
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三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叉;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
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
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文科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文科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三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靠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笔者真诚地寄语每一位高三文科生:“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便是帮助他学会自助”,我已尽力了,现在就看你的啦!
望采纳 谢谢
展开全部
文科嘛、就是拼记忆。还有做阅读题要有福尔摩斯一样的洞察力!多看看作文书吧!英语初中初三的不上新概念没有成绩起来的【个别大神除外】总之多背拉!祝你学习进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量阅读加背书,纵横交贯活掌握。书山有路勤为径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