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

 我来答
百度网友741164f
高粉答主

2022-12-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网络流行语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网络流行语的弊

1,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扩展资料

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网上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应自觉维护传统语言规范与意义,不要扭曲。

后桖雨77
2023-03-08 · 超过18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3万
展开全部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呈现出不确定性、去单一化以及娱乐化的基本特征,通过共情与价值共振在网络上迅速形成复合、裂变式传播。同时,作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的演变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建构。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衍变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及特点

从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本身而言,有学者给出定义: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并被广泛使用的鲜活语言形式。相比于仅仅从网络流行语的某一特点入手来定义这一现象更为全面和直观。综合而言,网络流行语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网络空间,网民通过总结、谐音、符号、时效总结等方式来对某一事件、现象、概念等表达自身观点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其参与社会认知的建构,有其自身的内生规律,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在表达上简洁、多产、可复制性强,一般情况下会经历“预设—衍生—模糊”这一过程,网络流行语出现初期,往往是网友通过谐音、说明、比拟、双音、简缩等方式创造出简单、易懂、恰当的语言符号;随着这一用语被网友进一步传播与熟悉,网民的自主性就会进一步在其中发酵,衍生出具有相同模因的二次创作;而网络流行语的最终形成往往会进一步符号化,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所指内容形成流行符号的不同意指。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内容上的模糊性。

(二)传统意识的消解与重构

1. 网络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出网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趋向;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文化的再建。作为网民表达自身观点,反映民意的方式,其娱乐化、去政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催生的网络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对立与间隙。主流文化场的规范性已经被网民的个性化忽略。一方面,源于互联网技术下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增强;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公民话语权的释放,中心管理的被迫缺失增强了网民个性化的极大释放。其次,精英文化、权力阶层与话语之间的强关系被打破。这体现在网络舆论的主导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几近旁落回归到公民手中,话语力量及影响不再一家独大,而呈现出各抒己见、彼此助推的态势。

de

2. 网络亚文化的动态衍生。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空间辅助公众建立的公共话语空间。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所催生的网络亚文化不再单纯地呈现于传统主流文化的对抗性表达。与传统文化相同,网络亚文化的内容及其特点,取决于网民自身的组成特点和文化结构特点。当下,网民年龄的年轻化往往决定了网络亚文化中网络流行语的低俗化、个性化和情绪化趋向。而作为符号的网络流行语,同样具备符号演化的特征,其始终处于动态的衍生过程之中,网络亚文化的最终呈现形态也成为对一个动态过程的期待。

二、网络亚文化的社会影响

网络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公众社会意识建构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作为社会主体借助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所自建的一种个性化表达,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亚文化从线上到线下的主要形式,也是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概念、观点的意见集合,既是一种社会情绪也是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形态的外显。

(一)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正效应

1. 纾解群体情绪。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由于某一网络用语引发群体的集体认同,从而激化了公众原本隐藏的社会情绪,使之显化并借助网络空间表达出来。这种情绪表达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情绪本身对个体的压制与负效应,从而纾解社会情绪背后的非理性冲动,规避了更大规模的集体性对抗。

2. 体现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往往会主导一个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共建的社会视角,面对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和隐匿性,要实现对群体之间的协调与有效引导和管理,对于群体意识的把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而群体意识往往又处于一种隐身状态,而网络流行语下所引起的集体性狂欢和讨论,往往能促进群体之间的交流也让群体意识主动显现。

3. 引发社会思考。网络流行语往往源于公众对某一热点事件或社会议题、概念等的关注而进行的创造性表达,而对于社会公共议题的探讨不仅促进了群体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同时也增强了个体之间的沟通,通过“三微一端”的复合式传播模式,个体之间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探讨也会随着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而产生广而告之的效果。这不仅能激发公众情绪,也能有效激发个体的理性思辨。

4. 创造经济价值。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力往往是商业产品进行宣传公关的有效推力。例如,“陈欧体”“凡客体”的流行,这一形式虽然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品牌推广与品牌营销非常有效,网络流行语依赖于其自身简洁、轻松、诙谐的特征能在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品牌意识,而与直接的经济效益相比,网络流行语的这一作用无疑具有更为长效的经济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