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 。。。怎么写。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6-26
展开全部
今天,我收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电视专题讲座》,这是一个教育我们如何自立、自强和自信的大型的的电视讲座,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听了这个讲座,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我们应该有自信,不能对孩子百般溺爱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教授带着十个学生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让学生跟着他不要乱走。于是大家走到了屋子的尽头,这时教授把灯打开,大家都吓坏了,原来,他们刚刚走过了一根独木桥,桥下竟全是鳄鱼,教授说道:“好了,现在请大家走回去。”学生们吓得动也不敢动,没人敢走,过了一会儿,三个学生哆哆嗦嗦地走了回去,于是教授又开了一盏灯,学生们才发现,原来在独木桥的下方有一张很薄的网,于是又有五个学生走了过去,,还有两个学生说什么也不走。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还很年轻,跟着父母在黑暗中向前走,第二个阶段渐渐长大了,发现自己被社会给欺骗了,第三个阶段已经中年了,适应了社会对自己的欺骗。只有在这三个阶段都努力向前走,才能被社会接受。
百度网友a6e4bc6
2014-03-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10
展开全部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