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医生」也会得糖尿病吗?

 我来答
健康小马甲17
2022-08-27 · TA获得超过23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6万
展开全部

作者:陈刚 医生

内分泌科医生天天给糖友讲如何饮食、如何运动, 养生 保健讲得头头是道,怎么自己还能得糖尿病?

我是一名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24年的专科医生,现年53岁,身高173cm,体重78公斤,每天锻炼。

目前的糖代谢状态是“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6.1-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

2021年底,我院全院职工体检,220名在职职工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总人数是22人,占10%。

有一个前提有必要说明,全院职工中平均年龄是36.95岁。

由此看来,医护行业,也算是糖尿病的高发、早发职业了。在我很多糖前或糖尿病的年轻医生同行中,空腹高血糖为主的糖耐量受损更为常见。关于“空腹高血糖”的机理认识上,我最推荐的解释就是:压力或睡眠因素。事实上,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的确是国内医护同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而导致的血糖、血压等问题也非常常见。

内分泌医生为什么还能得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的病因,目前还都是学说。我个人认为,肥胖是重要外因;而对于非胖糖,除了遗传,心态、睡眠等精神应激不能忽视,年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糖尿病医生也是人,只是对血糖控制方面有一些更系统的知识而已。

在糖尿病相关的几个病因方面:

1. 知识和行动是两回事,知易行难

糖尿病的综合防治使得糖尿病医生更接近“ 健康 管理师”。饮食、运动、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等诸多慢性疾病相关的防治知识都会集合在糖尿病医生身上,甚至早期肾病的积极干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等等都在糖尿病医生的职责中。但是,糖尿病医生也是人,不可能因为一个职业就变成圣人一般的“ 健康 达人”。吸烟的、肥胖的、痛风的、糖前甚至糖尿病的,照样有,且与常人没有太多区别。

2. 遗传因素

糖尿病领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遗传是内因,糖尿病发病还有外因”。但是,在一些糖尿病发病方面,遗传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遗传,与你从事不从事医学没有关系。

3. 年龄因素

4. 医生职业以及 社会 环境

久坐、压力大、睡眠不足以及 社会 对医生的高要求。

综上,内分泌科医生得糖尿病,其实也很正常。

有糖尿病的内分泌医生,是不是水平不行?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医生自己都得糖尿病了,他的治疗能力肯定不行,不要再找他看病了。

糖尿病是一种疾病,人人都可能会得的疾病,医生也是人,当然也不例外。

在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的今天,用“连自己病都治不好”来否定一名医生,肯定有不妥之处。

依从性一直是影响病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糖友,有起床就吃的药,有餐前30分钟吃的,有随餐吃的药,还有餐后吃的、睡前吃的;还有被要求积极监测的血糖,不光花钱,还疼。

让一个没有疾病的家人试试,能不能一天也扎手指测4-7次血糖,连续一周?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佩戴胰岛素泵是目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手段。但如果让没有疾病的家人试试肚皮上粘上一块胶布,一周不揭下来,估计没多少人会愿意。更何况带一个价值几万元钱的泵,以及随之而来的害怕仪器损坏的压力。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病人流下“同感”的眼泪。

糖尿病医生得了糖尿病,也就是糖尿病人,他可能和很多糖人一样,也同样做不到很多“控糖达人”那样的自律与优秀,完全不用做所谓的“职业绑架”。

相反,得糖尿病的医生或许更能体会到糖友的不易,更会用心。

没有医学背景的糖友,您完全有可能做得比“是糖尿病医生的糖友”更好、更优秀。因为,医生是医生,患者是患者,二者要结合,不可替代。

没有医学背景的糖友,如果得遇有缘医生的精心指导,坚持执行 健康 的生活管理,就会成功。相反,是糖尿病医生的糖友,虽然有控糖知识,但是,在执行力欠缺到位的前提下,肯定不会凭着医生的职业,就会被上帝眷顾而少得、晚得并发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