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的发展史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动画发展历程:
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
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F1ip 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
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
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
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画的过程:
1.光影动画的出现
17世纪,一位名叫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 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画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上。
这一产生光影图像的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
17世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 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
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
到了18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
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
1824年彼得.罗热(Pete RogQt)出版了一本关于眼球构造与物体运动关系的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他的观点引起了以后近50年对视觉与画面的实验热潮,动画赖以生存的视觉暂留从此被发现。
1825年,约瑟夫.普拉托根据彼得•罗热的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发表了一篇《论光线在视感上产生印象的几个特征》的论文,进一步阐明亮度与时间对快速闪动画面的影响依据。
当时,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发明幻盘、视觉玩具盘、幻透镜(诡盘)以及西洋镜、光学影戏机等利用视觉暂留观看动作的器物和玩具。
种种发明都是利用画面在旋转时,产生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达到欣赏动作图像的目的。
这个时期的动画研究,仍停留在通过外力,使若干单幅静态的图片或照片,产生连续动作现象的,而对真实动作的动态捕捉,还未有先例。
3.连续动作的拍摄
1873年,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用若干台照相机,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套马在奔跑的连续动作过程(图3-22).随后他不断从事动作捕捉的研究。
1877年,他将马跑的连续照片制成长条置于回转式画筒,并把它放到“幻透镜”上放映,使这套动作捕捉的连续照片在幕布上“活”了起来。
后来他又尝试改良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图3-23)的“实用镜”,发明了“变焦实用镜”(Zoomprax-inoscope)。
他还将他所做的研究,集成《运动中的动物》和《运动中的人物》两套摄影集。
他和他的助手们当时创造的捕捉与分解方法,为生物学与人体学研究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学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据并一直沿用到今天,也为动画乃至电影艺术的产生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使银幕艺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动画的诞生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动作捕捉与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动作运动的规律特性。
1888年,爱迪生的连续画片记录器发明成功,它虽然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早出现了很多年,但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像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在“妙透镜”(Mutoscope)上,它其实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
真正动画片诞生的时间,比1895年电影发明时间晚了近十年左右。
因此,在电影史的记录中,动画片常被排在真人电影之后。
完整版本的在这里:
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
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F1ip 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
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
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
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画的过程:
1.光影动画的出现
17世纪,一位名叫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 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 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画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上。
这一产生光影图像的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
17世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 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
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
到了18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
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
1824年彼得.罗热(Pete RogQt)出版了一本关于眼球构造与物体运动关系的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 Objects),他的观点引起了以后近50年对视觉与画面的实验热潮,动画赖以生存的视觉暂留从此被发现。
1825年,约瑟夫.普拉托根据彼得•罗热的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发表了一篇《论光线在视感上产生印象的几个特征》的论文,进一步阐明亮度与时间对快速闪动画面的影响依据。
当时,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发明幻盘、视觉玩具盘、幻透镜(诡盘)以及西洋镜、光学影戏机等利用视觉暂留观看动作的器物和玩具。
种种发明都是利用画面在旋转时,产生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达到欣赏动作图像的目的。
这个时期的动画研究,仍停留在通过外力,使若干单幅静态的图片或照片,产生连续动作现象的,而对真实动作的动态捕捉,还未有先例。
3.连续动作的拍摄
1873年,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用若干台照相机,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套马在奔跑的连续动作过程(图3-22).随后他不断从事动作捕捉的研究。
1877年,他将马跑的连续照片制成长条置于回转式画筒,并把它放到“幻透镜”上放映,使这套动作捕捉的连续照片在幕布上“活”了起来。
后来他又尝试改良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图3-23)的“实用镜”,发明了“变焦实用镜”(Zoomprax-inoscope)。
他还将他所做的研究,集成《运动中的动物》和《运动中的人物》两套摄影集。
他和他的助手们当时创造的捕捉与分解方法,为生物学与人体学研究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学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据并一直沿用到今天,也为动画乃至电影艺术的产生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使银幕艺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动画的诞生
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动作捕捉与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动作运动的规律特性。
1888年,爱迪生的连续画片记录器发明成功,它虽然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早出现了很多年,但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像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在“妙透镜”(Mutoscope)上,它其实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
真正动画片诞生的时间,比1895年电影发明时间晚了近十年左右。
因此,在电影史的记录中,动画片常被排在真人电影之后。
完整版本的在这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