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作者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在等候亲人归来时,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待渔夫归来,正和她的想法一致,作品精细地剖析了渔夫妻子桑娜的心理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
主人公桑娜和她丈夫都靠打鱼勉强维生的“穷人”,但他们高尚的精神并没有因物质生活的贫寒而改变。作者通过他们毅然抱养邻居寡妇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这一举动的描写,歌颂了他们高贵、无私、仁慈的“富人”精神。小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道主义理想,对“穷人”深沉而宽厚的爱心进行了真诚的赞美。
创作背景:
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贵族生活糜烂,道德沦丧,广大底层劳动者虽挣扎在贫困边缘,但依然保持着俄罗斯的高贵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列夫·托尔斯泰读到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激发了创作灵感。
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个译文作大量修改之后,收入自己一个故事集里于1905年出版;这个集子1908年再版时,他对译文又进行了一番校正工作,力求使它忠于原著。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对农奴制社会和学校教育不满,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尝试农奴生活的改革。1851年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文学创作。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早期创作表现了进步贵族的平民化思想,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19世纪60至70年代的中期创作加强了精神探索,《战争与和平》肯定人民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力量,《安娜·卡列尼娜》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的深刻矛盾。
80年代初,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变,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并形成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提倡不以暴力抗恶、追求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