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你好朋友
你对自己目前的职业满孙答物意吗?
首先个人觉得很满足
满意来自于工作给我带来的安稳状态。我的工作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这让我能够享受到有规律的作息。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我来说,这可以保证我身体的健康。其次,我的工作有安稳的收入,就是人们常说举腊的旱涝保收,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报酬,不用担心,它会突然消失,或者忽然断档,经济危机时不会感觉到它的缩水,牛市冲天的时候,也不会忽然暴富,不大起大落,又足以应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因而心情平静,安安稳稳,满意感十足
满意来自于自己对工作的驾驭。这个工作从毕业开始坚持到现在,周而复始,没有中途变化或者放弃过。由于长时间专注于这一个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经验,专业知识驾轻就熟,足以应对目前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获得成功的机会也相应多,尤其被盛赞生姜还是老的辣的时候,满满的刷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满意
满意来自来自社会的评价。人是社会人,当大家伙众口一词称赞某一职业,而你又是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那你会不会感到职业自豪感。很幸运,我的工作属于这种被大家称道和颂扬的职业,时时可以感受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则液心和羡慕,因此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有句话叫知足者常乐,只要你善于有一双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你就会感到工作的乐趣!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造了一项记录,在其有生之年,其代表作《致加西亚的信》销量超过40,000,000册。当然,在其去世后,这本书如同一台数字收割机,一个又一个的数字卧倒在其镰刀下,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超过800,000,000。可以肯定的是,8亿不仅不是终点,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事实上,这本书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薄到你甚至一口气就能把它读完。而与其对应的又是如此一个超现象级的销售数字,巨大的反差,其背后一定承载着一种超现象级的价值——每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书中的主人公罗文,是一位信使。罩明举美西战争期间,他肩负着把美国总统的信送给西班牙反抗首领加西亚手中。悲剧的是,没人知道加西亚的确切位置,更致命的是,罗文需要穿越敌军的重重封锁,到古巴丛林中寻找加西亚。这还不是本书的核心,核心在于罗文接到任务后的态度和行动,没有犹豫,没有胆怯,更没有抱怨自己接了这么一份倒霉的苦差事,相反,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加西亚的征程。
02
读完书后,让我想起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位领导经常给我们灌输的名言“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领导是位文学爱好者,也是位出色的“鸡汤厨师”,更是一位勤勉的工作实干家。之前,我一度把这句话当成他给我们煲的老鸡汤,现在想来,这更像是他成功人生学的一种追求。
因为,每一家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位领导,每一位企业家,都希望得到罗文这样的员工。不需要动员,不需要督促,不需要施压,只要把任务交代出去,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对而言,那些对工作推三阻四,对同事牢骚满腹,总觉得自己承担了天下最繁重的工作,替别人分担了太多的份外任务,在你一遍又一遍的说教强调和监督催促后,才去行动的员工,你更喜欢哪一个呢,答案不言自明。
03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
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希望自己的人生如同江海湖泊,波澜壮阔,浩浩荡荡,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做一个撞钟的和尚,积极、主动、落实、担责,永远是指引你成功路上闪亮的光芒。
在你眼里,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每个月底的那点薪水,那你可能得到的永远只是那点薪水。你要知道,升值对应的才是升职,加压对应的才是加薪。
比薪水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带给你的工作实践和工作经验,以及个人才华的施展和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才是工作的价值所在,才是你升职与加薪最大的砝码。
套用一句心灵鸡汤“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你”,同样,你怎样对待工作,工作也怎样对待你。
你把工作当成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工作就会给你以经验、信心和成长,你视工作为草芥,工作同样会让你不名一文。你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能力,不是留给你自己回味的,恰恰是展现给你的同事和领导,以及未来可能的机会。
04
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
延伸点说,每一件职责内的工作和任务都值得我们用心用力去做好。即使最普通的事,最微不足道的工作,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直至你成为这个专业的行家里手。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项小任务的顺利完成,正是为你物碧施展大抱负奠定的坚实基础。
用心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眼睛里盯着事,脑子里想着事,肩膀上敢扛事。
无论你是一名新兵,还是一杆“老枪槐坦”,都要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工作中的,自己的,别人的,系统内的,行业内的,所有的问题,都不能熟视无睹。
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都不应该让大脑闲置,脑子中要时刻想着事情,时刻关注公司的成长,时刻关心单位的荣辱,你要相信,你与公司或单位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无论你身处哪个岗位,都应当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担当,发现问题,不是去吹毛求疵、牢骚满天,甚至指责和谩骂,而要真诚地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勇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与工作的核心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