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人们为什么容易情绪失控

 我来答
只想死2
推荐于2016-06-30 · TA获得超过21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5万
展开全部
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
  高温状况下室内的人比在常温下室内的人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适度的温度和光照,可以触发人的警觉水平,高温强光则使人烦躁易怒。
  所以高温的夏季,往往是治安案件的多发阶段,比如性侵害案件、人身伤害案件,都有高发特点。
  供血不足
  只好亏待控制情绪的大脑皮层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高压医学杂志和环境中心主任克劳德·皮安提多西,曾经做过热浪对人体影响的研究,“通常情况下,人体有着自动调节体温的机制。首先是传导,通过将热量运送到皮肤表面,之后,通过对流的形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但是周围温度越高,散热就越难进行,当气温超过体温之后,外界的热量就反而会流入人体了。”皮安提多西说。
  杭州市疾控精神科的汪永光医师告诉记者,当外界的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一般在36℃、37℃左右)的时候,身体就会大量调动自身资源,来散热。“这个时候,人的血液,会调动到外周系统,帮助排解热意。”
  但是人体内的供血,是“计划经济”,在资源份额减少的情况下,大脑的保护机制就启动了,它将重新分配大脑各个部位原本享有的血供量。
  分配原则是这样的——
  依据大脑结构的重要程度,首先保证大脑内部、后部,相当于人的中央处理器的生命中枢机构,能够正常运行。
  这么一来,大脑皮层部分的血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大脑皮层,是只有高等动物才具有的大脑机构,它控制着人的行为决策和情绪管理。
  如果皮层供血不够,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问题——情绪失控。大脑皮层不工作了,人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动物性,思维能力下降,一触即爆的可能性增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