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育种方法和时间还有水稻插秧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过程
1个回答
2013-06-27
展开全部
育种根据育种目标,选取性状互补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不饱和回交;对回交子代进行目标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对符合分子鉴定标准的植株进行花药培养;对花培苗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对符合分子鉴定标准的花培苗种植得到花培二代,对花培二代分株系进行多性状鉴定,保留含优良性状的株系,得到目标品系
插秧时间
能否在适宜的插秧期内插秧,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按照水稻生长发育的要求,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以插秧。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试验都充分证明了,插秧时期易早不易晚,在我县的最佳插秧期应该在5月中旬,至少不能超过5月25日,我县周边农场系统几乎都能实现这个要求,而我县农民的实际插秧都是在5月15日以后开始,月末前结束,个别农户还在插6月秧,导致营养生长拖后,生殖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加剧了贪青晚熟的危害,遇到灾害性年份,危害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是群众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栽培技术还存在“傻子过年看借毗”的水平上,没有领头羊。二是育苗晚,秧苗小,在适宜插秧期内苗达不到插秧要求,三是水田渴水严重,出现苗等地现象
插秧规格
插秧规格是栽培密度的内容之一。插植规格内含三个因素:行间距、穴间距、穴内苗数。插植规格受制于水稻品种、秧苗播种密度、栽培密度一直是水稻栽培技术的活跃因素之一,栽培密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下种量,即每公顷计划用多少种子;二是秧田播种密度;三是田间插植规格。这三者相互制约,已设计下种量50kg/hm2,就不能选择30-20cm规格,必须选择30-10cm和26.7-10cm的规格,因此确定插秧规格应从栽培密度入手,从研究与经验来看,在秧本田比例1:100确定的情况下,则“播多稀插多密”,按此比例可以有以下几种栽培密度模式供选择,栽培模式1为密型:下种量每公顷50-60kg,精选后37.5-45kg,100平方米秧田播量375-45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25-1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25-150棵/m2,可插30×20cm,每穴4-5苗,或26.7×10cm,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24个,利用分蘖节位数4-6节。此法适宜种稻水平不高的农户,其产量不高但比较平稳。栽培密度模式2为不密不稀型:下种量为每公顷40kg,精选后30kg,此法为旱育稀植推广初期的标准方法,100m2秧田播量30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0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00棵/m2左右,可插30×10cm,每穴3苗,或30×13.3cm规格,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4-5个,利用分蘖节下数第三节之上有效分蘖节。秧苗在秧田时可有10-20%带蘖。栽培密度模式3为移植型:下种量为每公顷20kg,精选后15kg ,100m2秧田播量150g/m2,按95%发芽率,95%的成苗率,100m2共育成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50棵/m2,可插30×13.3cm,每穴2苗,或30×15cm,每穴2-3苗,大中棚钵体育苗摆栽最好采用30×20cm,每穴3苗这种方法,插秧时间为5月15日-5月20日。此模式单株成穗数为10-13个,可利用第二叶节以上分蘖。插秧后的水层管理 插秧后应及时灌水,深度在3-4cm,当有低温出现 ,应加深水层到6-7cm.近些年来,相当一些农民在插秧后不灌水,即“插后干”5-7天后再灌水,结果由于秧苗失去水分平衡,发生萎蔫干枯,延缓返青,延迟生育5-7天,单株分蘖减少1个有效分蘖节,从而导致减产1成以上。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怕灌水漂苗,而产生漂苗的主要原因是插秧过浅,水深后就会漂苗,而插秧过浅是由于插秧与整地脱节,水整地后沉降时间过长而使土壤过于板结过于硬造成的,因此要求水整地与插秧相衔接,做到适期插秧,深浅适宜,一般整地后1-7天插秧,整地与插秧的间隔时间,主要看土质情况安排沉降时间,粘重土沉降时间要长,砂性土沉降时间要短,用手指在泥中划一深印,然后能慢慢闭合,最后留有一浅浅划痕,此期为最佳插秧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生育正常,为丰收打好基础。
插秧时间
能否在适宜的插秧期内插秧,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按照水稻生长发育的要求,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以插秧。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试验都充分证明了,插秧时期易早不易晚,在我县的最佳插秧期应该在5月中旬,至少不能超过5月25日,我县周边农场系统几乎都能实现这个要求,而我县农民的实际插秧都是在5月15日以后开始,月末前结束,个别农户还在插6月秧,导致营养生长拖后,生殖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加剧了贪青晚熟的危害,遇到灾害性年份,危害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是群众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栽培技术还存在“傻子过年看借毗”的水平上,没有领头羊。二是育苗晚,秧苗小,在适宜插秧期内苗达不到插秧要求,三是水田渴水严重,出现苗等地现象
插秧规格
插秧规格是栽培密度的内容之一。插植规格内含三个因素:行间距、穴间距、穴内苗数。插植规格受制于水稻品种、秧苗播种密度、栽培密度一直是水稻栽培技术的活跃因素之一,栽培密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下种量,即每公顷计划用多少种子;二是秧田播种密度;三是田间插植规格。这三者相互制约,已设计下种量50kg/hm2,就不能选择30-20cm规格,必须选择30-10cm和26.7-10cm的规格,因此确定插秧规格应从栽培密度入手,从研究与经验来看,在秧本田比例1:100确定的情况下,则“播多稀插多密”,按此比例可以有以下几种栽培密度模式供选择,栽培模式1为密型:下种量每公顷50-60kg,精选后37.5-45kg,100平方米秧田播量375-45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25-1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25-150棵/m2,可插30×20cm,每穴4-5苗,或26.7×10cm,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24个,利用分蘖节位数4-6节。此法适宜种稻水平不高的农户,其产量不高但比较平稳。栽培密度模式2为不密不稀型:下种量为每公顷40kg,精选后30kg,此法为旱育稀植推广初期的标准方法,100m2秧田播量300g/m2,按95%的发芽率,95%的成苗率,则100m2共育成10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100棵/m2左右,可插30×10cm,每穴3苗,或30×13.3cm规格,每穴3-4苗。此种栽培密度模式单株利用分蘖4-5个,利用分蘖节下数第三节之上有效分蘖节。秧苗在秧田时可有10-20%带蘖。栽培密度模式3为移植型:下种量为每公顷20kg,精选后15kg ,100m2秧田播量150g/m2,按95%发芽率,95%的成苗率,100m2共育成50万苗,向田间移植时,基本苗50棵/m2,可插30×13.3cm,每穴2苗,或30×15cm,每穴2-3苗,大中棚钵体育苗摆栽最好采用30×20cm,每穴3苗这种方法,插秧时间为5月15日-5月20日。此模式单株成穗数为10-13个,可利用第二叶节以上分蘖。插秧后的水层管理 插秧后应及时灌水,深度在3-4cm,当有低温出现 ,应加深水层到6-7cm.近些年来,相当一些农民在插秧后不灌水,即“插后干”5-7天后再灌水,结果由于秧苗失去水分平衡,发生萎蔫干枯,延缓返青,延迟生育5-7天,单株分蘖减少1个有效分蘖节,从而导致减产1成以上。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怕灌水漂苗,而产生漂苗的主要原因是插秧过浅,水深后就会漂苗,而插秧过浅是由于插秧与整地脱节,水整地后沉降时间过长而使土壤过于板结过于硬造成的,因此要求水整地与插秧相衔接,做到适期插秧,深浅适宜,一般整地后1-7天插秧,整地与插秧的间隔时间,主要看土质情况安排沉降时间,粘重土沉降时间要长,砂性土沉降时间要短,用手指在泥中划一深印,然后能慢慢闭合,最后留有一浅浅划痕,此期为最佳插秧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稻生育正常,为丰收打好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